华夏董氏实业集团于2004年通过网上招商、公开竞标的方式,被绥棱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战略合作伙伴。多年来,集团依托董氏天华农场(原海鹰农场),实施有机农业龙头牵动战略,相继投入资金13.6亿元,全面做好“生产有机粮,保护黑土地”这篇大文章,累计生产有机粮食11万吨,施用农家肥30余万吨,向绥棱财政缴纳税费2.1亿多元,公益捐款5800多万元,带动就业人数3000余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效推动了农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赢得了当地党政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右一)和员工一起晾晒有机小麦。 摄影 刘万钧
一、响应国家号召,持续做好黑土地养护工作
土地是万物之母,东北的黑土地更是被喻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为养好用好黑土地,中科院首次发布了《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多年来,董氏天华有机农场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多种措施,持续为黑土地输补养分,进而为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支撑。
一是严禁种植转基因作物。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是元素循环转化的重要场所。土壤的肥力取决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土壤动物、腐殖质和和土壤的物理结构。 为搞好种子繁育,集团与黑龙家农科院、海南农科院合作,聘请国内顶级育种专家担任顾问,每年留出1000亩肥田作为育种试验田,收获的种子除满足自用外,还无偿捐献给周边农户,既解决了国外种业公司“卡脖子”难题,又为有机农业发展留住了“根”。
董配永在绥棱天华农场查看有机大豆生长情况。 摄影 刘万钧
二是自制有机肥替代化肥。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证明,人与动物的排泄物才是种植业所需的最合适的有机肥料。当人们对排泄物投去厌弃的目光时,董氏天华有机农场却利用农休时节忙着收集人与禽畜的排泄物沤制有机肥,为第二年的农耕精心做准备。天华农场有机肥的施用标准是旱田2m³/亩,水田4m³/亩,每年需要沤肥近3万吨。为沤制大量有机肥,从2006年开始,天华农场自办养殖场,存栏最多时黄牛800多头、马500多匹、驴1200头、羊4000多只、猪2000多头、鸡鸭鹅2.4余万只,形成有机种植带动养殖,养殖与种植互补的良好势头。由于连年大量施用农家肥,农场的土质养分与周边非有机土地相比,有机质含量比10年前增加2.8%。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产出大大增强。农场种植的大豆、玉米、水稻、杂粮等,由于农肥施用量大,没有喷洒“封闭药”和“除草剂”的缓苗期,长势一直很好,平均亩产和当地基本持平。这一做法打破了40多年来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没有化肥种不了地,化肥少了打不出粮”的思维定势,既生产出了“放心粮”,又保护了黑土地,成为绥棱县绿色有机农业的典范。
大力发展养殖业,实现了畜多肥多粮增产。 摄影 刘万钧
三是恢复周边生态环境。从接手农庄开始,集团就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白色垃圾零污染、化肥农药零投入、草原湿地零开发、野生动物零捕杀”纳入农庄发展规划。“四个零”活动持续开展多年来,人们普遍感到地里的田鼠、蚯蚓多了;麦田豆地传出了久违的蝈蝈叫;稻田地中飞来了大雁、灰鹤和野鸭子;山上的兔子、刺猬、獾子等野生动物多了;水里的鱼多了,青蛙多了;大树上喜鹊多了,屋檐下的燕窝多了。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摄影爱好者,有的竟让拍到了鸳鸯戏水。现在这里已是鸟语花香,虫吟蛙鸣,林茂粮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景象。
二、种植有机粮食,确保“舌尖上”的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多年来,董氏天华农场始终把“种出高品质有机粮食,推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为己任。董氏有机品牌已通过“四国认证”(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放心食材。
一是把握源头,品质纯正。金杯银杯不如民众口碑。粮食及农副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抗生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资,完全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对农家肥用量上的调整和控制,使微生物在发酵后生成的天然肥料具有抗虫害、增加土壤肥力、抑制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作用,依赖人工除草、除虫,从根本上保证有机农作物的纯正。农庄生产的大米、面粉、大豆、蔬菜等顺利通过中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四国有机产品认证。经专家评定,董氏集团生产的有机大豆、小麦等营养价值高、口感最天然。
集团绥棱天华农场2万亩耕地全部做到施用农家肥,人工除草,确保生产出高纯度的有机粮食。 摄影 刘万钧
二是造福健康,重在实效。食用有机食品,不仅给人体补充大量的膳食纤维,促进胃肠消化吸收,还提高体内活性酶和辅酶的数量,从而实现清除血液垃圾,增强细胞活性,提高免疫力的功能。集团常年免费提供有机食品,员工是最直接受益群体。总经理董菁女士是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的唯一爱女,一直被父亲要求必须食用集团生产的有机食品,婚后也始终坚守父亲立下的规矩,小两口身体健康、夫妻恩爱,并接连顺利诞下三个健康宝宝;太多的例子不胜枚举,受益员工圈、亲朋圈也越扩越大。如今,董氏天华农场目前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家庭式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主粮有水稻、小麦,副产品有玉米、大豆、绿豆、黑豆、芸豆、红小豆等近十个品种,年产有机粮食6500吨左右。产品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河北、香港和澳门等29个省57个市拥有大批客户,并出口到新西兰、英、法、德、美和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深受广大客户青睐。“董氏有机品牌”已经成为广大客户追求健康的标志,社会受益群体扩增至百万以上。
三是奉献爱心,温暖社会。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先生经常对大家说“分享健康才是最大的爱心”。近十年来,集团先后向唐山8所大中小学、绥棱全体中小学、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绥化军分区、唐山军分区、承德武装部现役官兵及家属,黑龙江省军区3个边防哨所、董氏兄弟家乡的两个乡镇全体村民和各界友人捐献了有机面粉、大米、豆油、蔬菜、肉食等5000多吨,为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健康、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做出了无私奉献。特别是疫情期间,集团组织员工为抗疫干部群众无偿捐助有机馒头30余万个,各类有机蔬菜水果80余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三、一业带动多业,引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实践证明,有机农业与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大众健康、社会就业等密切相关,是一业带多业的链条产业,一业兴多业旺,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有机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工沤肥、铲地、除草、除虫和收割。冬季运送农家肥需钩机装车、运输和把农家肥撒到地里,每立方米支付给运户50元,这些运户仅一个送粪环节就有不菲的收入。王辉是四海店镇宝山村农民,利用翻斗运输车经常到养殖场和养殖户那里收购肥源,然后送到天华农场,去年靠运输农家肥就收入4万多元。夏锄季节,每天到天华农场务工的人员高峰时达3000人左右,每人日工资130-150元。仅此一项,农场每年就支付铲地费用1000多万元。安殿文是绥棱县四海店镇四海店村的农户,家里人多地少,又供三个孩子上学。每年夫妻二人都到农场务工,从铲地到秋收务工时间3个月左右,纯收入2万元以上。另外,农庄有机粮食入仓、倒库、晾晒和延伸的酿酒、榨油等产业链均为当地就业提供了方便。
二是免费为部分村民提供有机种植场地。为积极响应习主席“精准扶贫”号召,天华农场把部分土地免费承租给种植户,在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的基础上,公司以远远高出市场的价格回收产品,确保这些种植户每年都有十几万或几十万元的可观收入。农场成立了扶贫协会,采取“轮转换位,贫进富出”的方式,优先免费把土地承租给企业贫困职工和周边乡村困难农户,先后有140多个困难职工、贫困户在这里脱贫致富。王延滨是四海店村农户,在天华农场进行有机租种已经7个年头了。近两年来他每年都租种50公顷,现在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绥棱县四海店镇农民李海滨2013年遭遇洪涝灾害,赔进去180多万元,成了贫困户,几近绝望。2014年到农场种地,当年就收入30万元。2015年又免费承包给他70公顷土地,其中20公顷是牛马犁加人工耕种的,一年就收入50万元。
三是带动养殖业、旅游业蓬勃发展有机种植使农家肥成了重归黑土地的“香饽饽”,带动了农场周边乡村畜禽存栏量以每年10%的速度持续增加,形成了畜多肥多、地肥粮丰、农牧互补的良性循环。土壤改良后,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原貌,自然风光无限,以往人烟稀少的种植区成了人们向往和网红打卡的景点。仅去年夏天,来农场及附近地域休闲旅游的人员就超过1.5万人次,带动了当地消费和经济发展。(刘洪臣)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