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老家的朋友给我寄来了两罐青皮萝卜干。透明的罐子装着,每一根都切得均匀整齐。打开盖子,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鼻而来。我夹起一根,放进嘴里,脆嫩脆嫩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曾经在农村,家里从来不缺萝卜干。母亲每年都会在菜地里种上一大片萝卜,待到秋收时节,母亲就会带着我们姐弟几个去挖萝卜。一筐子一筐子地往外抬,一篮子一篮子地往外挎,把所有的萝卜运回家。运回来的萝卜堆在院子的一角,小山似的。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家里的餐桌上将充斥着萝卜的各种身影--煮萝卜汤、炖萝卜块、烙萝卜丝饼,还有我最喜欢的萝卜干。
母亲似乎对萝卜干情有独钟。她说,萝卜干是穷人的宝贝,既耐放又好吃。于是,她总会选个晴好的天儿,把这些萝卜洗净、切条,然后晾晒在院子里。晒到半干时,母亲就把萝卜条收了回来。接着,加上盐巴、辣椒面、花椒粉和一点点糖,搅拌均匀后,再装进坛子里,封好盖子,等到半个月后,那萝卜干就腌制好了。此后,这些青皮萝卜干,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常客。
清晨,母亲煮了粥,给家里人一人盛一碗,再从坛子里取出一小碟萝卜干,摆在桌子中间。大人们吃完饭要去地里干活,他们匆匆喝几口粥,啃一口萝卜干,有滋有味的。很快,碗里的粥就见底了,他们就拿起农具出门去了。那时的午饭,也是匆匆忙忙的。大人们站在餐桌旁,从笸箩里摸出一块饼子,就着桌上的萝卜干,大口大口地嚼着。他们吃得那么香,仿佛那萝卜干是世间最美的佳肴。
到了晚饭,总算丰盛了些,除了萝卜干,还会有母亲精心炒制的一道菜。但无论菜肴如何变换,那碟萝卜干总是稳稳地摆在桌子中央,成为餐桌上的固定存在,成为人们筷子下的最爱。
记得上高中后,我离家去城里上学,过上了住校的日子。离开了熟悉的农村环境,怀念起那熟悉的味道。特别是每当我在食堂里吃饭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腌制的萝卜干,想起那种咸中带甜的滋味。
月末回家的时候,我急切地问母亲还有没有萝卜干。母亲愣了一下,然后笑着从坛子里捞出几根递给我。我像小时候一样,夹起一根萝卜干放进嘴里,感受到的是一种久违的温暖和满足。
后来,我去外地工作,离家越来越远,对萝卜干的喜欢也愈发浓烈。每次回家探亲,我都会特意带上一些母亲腌制的萝卜干。若是哪次回去,赶上家里的萝卜干已经吃完了,无法带上,我心里都是满满的失落和遗憾。
直到我在《舌尖上的中国》看到这样一句话:“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萝卜干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段记忆,一种归属感。它咸香脆嫩的滋味里,藏着的正是我的乡愁。(新疆榆树岭煤矿 于楠)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