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秋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地,若不是和远在咸阳的父母打电话聊到立秋这事,我竟不知已立秋数日。
这里的秋天不像老家那么明显,就如同老街深处那株大概有七米多高的三角梅和1903湖心岛北面篱笆上的牵牛花依然花开正艳,南亚大坝地铁口处卖花小哥的推车里依旧摆放着年初原有的花种,十块钱一把,我向来也只买百合花,偶尔也买点向日葵和洛神,当然洛神一般会去斗南花市买,主要是因为斗南价格更为实惠。
昆明的清晨很是凉爽,空气比较湿润,可能是近期多雨的缘故,我常喜欢去滇池绿道散步,或者在马路边扫个电单车,兜着风骑行从滇池路去海埂大坝或大观楼玩,不过这些地方少了年初那段时间的热闹气息,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海鸥已飞回了西伯利亚,差不多要等到十一月它们才会回来,等到海鸥“回家”,这里又会回归到人山人海的场面,我也很是喜欢这份热闹。
晨练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舞剑,还有一群早起的年轻人,有的在跑步,有的在骑行,有的在拍照,拍照的大概是早起的游客。滇池上偶尔有轮船划过,荡起一圈圈波浪,池水用力拍打着岸边,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像是在用自己的特有方式来欢迎每一位到访的路人。
中午我一般不出门,主要是因为昆明的紫外线异常强烈,阳光很是毒辣,在太阳底下时间稍久点,就能把人晒脱一层皮。所以我的作息也算是跟着阳光走,白天窝在家里看书喝茶练习毛笔字,等到日头西斜,暑气渐渐消散才出门。
傍晚时分,卖官渡粑粑的老人拉着小车穿行在南亚风情街那块区域,车上装满了各种口味的,有花生味的、玫瑰味的、豆沙味的,从外形上来看倒很像我们老家咸阳的“锅盔馍”。作为一个关中人,我向来对甜食不大“感冒”,也许是打小就习惯吃辣的缘故。
老人悠长的吆喝声在街道上回荡,带着浓郁的当地少数民族口音,但具体是哪个民族的口音,我也说不上来。街上的车流声此起彼伏,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与老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若不是刚好擦肩而过,那奋力的叫卖声几乎要被淹没,但老人不慌不忙,仍有节奏地吆喝着,慢悠悠地拉着小车往前走。昆明的秋天就像卖官渡粑粑的老人一样,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我也喜欢在这样的季节里放慢脚步。
当暮色降临,我坐在小区桃树下的凳子上,晚风带着些许凉意,穿着短袖还是有点冷,不由得蜷了蜷身子。也许昆明的秋天就是这样,用它特有的方式提醒着我们,生活也许不必总是风风火火,急急忙忙。有时候,慢下来、静下来,才会看见更多美好,感受不一样的人生百态,品味不一样的人间烟火。当然,也有可能一切也会突然变得更好。 (段涛涛)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