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8月22日,随着最后一名失联人员的遗体被找到,内蒙古乌拉特后旗13名露营者中12人遭遇山洪遇难的惨剧落下帷幕。
然而,此次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带来的教训却如同警钟长鸣。它警示每名游人,在雨季外出旅行时,安全这根弦如何系在心上。
事件概况
这场持续了近一周的搜救终于画上了句号。
2025年8月16日晚10时许,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13名野外露营人员被冲走。
8月17日凌晨1时,1名幸存女子被救出。当时,她被洪水冲出好几公里后在浅滩搁浅并报警。此后,当地投入大量救援力量,调动附近六个单位70余人、2条搜救犬,后续又增至1600余人,动用直升机、挖掘机等1500余台(套件)救援装备及12只搜救犬,开展“地毯式”排查。
到8月22日上午8时左右,随着最后1名失联人员的遗体被找到,此次事件有了基本结论——山洪共造成12人遇难、1人获救。
这些惨遭不幸的露营者,来自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一家医院的5个家庭,他们在周末自发组织了这次进山野营活动。
澎湃新闻转载
事发地的地形,充满风险
据澎湃新闻报道,事发地乌拉特后旗的东乌盖沟全长约57公里,流域面积456平方公里。该区域属于山区,地形复杂,植被覆盖率较低,夏季降雨易引发山洪。东乌盖沟曾于1975年8月6日发生大洪水,调查洪峰流量1350立方米/秒。
即使河道这边没有下雨,在(上游)很远的地方下了雨,洪水也会流下来,在事发地附近,若有降雨,会有多条沟爆发山洪。
附近居民说:“(事发地的)河槽里面最危险,下大雨,山里面的水汇到一块,直接冲下来。那洪水里面,树枝、石头啥都有。”
当地曾多次发布预警信息
8月17日凌晨1时,随着13名成员中唯一的幸存者获救并报警。当地投入大量救援力量,并在事发6天后找到最后1名遇难者的遗体。
如果当事人对气象及地形条件足够重视,这场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1、外出游玩,未重视当地气象预警
据了解,在强降雨发生前,当时气象部门发布了多次预警信息。
8月14日,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发布《重要天气报告》,指出16日午后至17日清晨大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沿山需加强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并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8月16日12时26分,“今日乌拉特后旗”公众号提醒民众,当日9时至17日8时全市大部有阵雨或雷阵雨,部分区域有短时强降水;21时45分,乌拉特后旗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事发当天下午5点左右,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见天色阴暗,曾带人沿棺材山附近河槽巡查劝离露营者,但有部分人未听从。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2、事发地地形特点分析
事发地位于东乌盖沟下游,所属的阴山山脉为石头山,无土蓄水,下暴雨时雨水易汇集于河道形成山洪。山区本就地形复杂,植被覆盖率低,当时夏季降雨本就易引发山洪。
公开资料显示,事发地在1975年8月6日曾发生过洪峰流量135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
更关键的是,事发地为未开发区域,露营痕迹位于山谷地带的河滩——这里离国道G242近、交通便利,平时溪水浅、景色好,是本地人休闲去处,但河道属山洪下泄通道,且山洪具有“远距离汇流”特点:即使露营地没下雨,上游降雨也可能形成洪水冲来,此次事发时露营地周边降雨极端特点并不明显,却因上游汇流突发山洪。
链接:安全知识小科普
1、夏季出行要注意蚊虫叮咬,最重要的是衣食和观察天气。
洪水是夏季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此外,春天需要注意沙尘天气。下雨刮风或者有野生动物在山上跑的时候,可能会有落石。出行时多关注一些本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在南方比如台风,在北方比如沙尘暴、山洪。
2.选址:三大“绝对禁区”别碰
河道及河谷地带:哪怕平时溪水浅、河道宽,也可能成为山洪通道,像此次事发的河滩、四川彭州龙漕沟河道等,都是危险区域。
悬崖下、陡坡旁:易发生落石、滑坡,阴山山脉等山区尤其要注意,下雨、刮风或野生动物活动时,落石风险更高。
低洼处、风口:低洼处易积水,风口不仅影响露营体验,强风可能掀翻帐篷,雷电天气也更易受影响。
正确选择:选地势较高、平坦干燥处,靠近水源但需与水源保持安全距离(如离小溪数米外的高地),避开树底(防雷电)、有枯草的区域(防火)。3. 行前:做好“双重准备”
查信息:提前查目的地近期及实时天气预报、地质灾害预警,了解当地是否有山洪、滑坡等灾害史;通过本地官方渠道、户外爱好者社群等,确认露营地是否为正规营地、是否属危险区域。
备装备:除露营基础装备外,带好通讯设备(确保电量充足)、应急包(含急救用品、手电筒、哨子等),夏季可备雨衣、防滑鞋,若去山区,可带防水袋保护重要物品,平时最好多关注急救小视频,
4.途中:保持“警惕心”,学会“听劝”
实时观察:露营期间多留意天色、水流变化,若发现天色阴暗、溪水突然变浑或流量增大,立即撤离。(如地震前的地光现象,山体滑坡坡前的醉汉林现象。))
5.服从劝导:遇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牧民等劝离时,勿存侥幸心理,及时转移至安全区域;若身处未开发区域,一旦收到气象预警,哪怕天气看似正常,也应提前撤离。
6.遇险:牢记“保命原则”
若突发山洪,保持冷静,迅速向地势高处转移,远离河道、电线杆等;若被洪水冲走,尽量抓住漂浮物(如树木、塑料桶),保护头部,避免被杂物撞击,待水流稍缓时向岸边靠近,及时呼救。
对风险警惕,才是守护美好的前提。无论是自发露营还是户外休闲游玩儿,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让“诗和远方”不变成“意外与遗憾”。(撰稿 王伟鑫)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