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华 谭明裕 曾明洋)8月19日上午,甘肃榆中县举行仪式,欢送参与山洪灾害抢险救灾的中国安能救援队伍。万余名榆中群众自发聚集,怀着感恩与不舍,含泪送别这支为家园重建付出辛劳的救援力量。
当救援车队缓缓驶离,不知是谁先湿了眼眶,“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的心声便如潮水般涌动,掠过敬礼的指尖,拂过车窗后救援人员黝黑的面庞。
在这场与天灾的较量里,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是凌晨三点依旧亮着灯的指挥部,是挥舞铁臂分解滑坡体的挖掘机群,是挂在现场“团结抗灾 守望相助”的醒目横幅,是无数双紧握的手、无数颗滚烫的心,共同托举起重建家园的希望。
闻令而动:千里驰援显担当
八月的陇原大地,本该是高原夏菜飘香的丰收时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份宁静。2025年8月7日起,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引发山洪灾害。洪水裹挟着泥沙和巨石,冲毁了道路,吞噬了农田,淹没了村庄……
险情发生后,总部位于江西南昌的中国安能二局根据应急管理部任务指令和中国安能集团党委统一部署,按照“预有准备、就近用兵、梯次投入”原则,从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南昌队、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厦门基地、国家电力应急救援(厦门)基地等3个方向抽调技术专家和抢险队员107人,携带重型挖掘机、装载机及灾情侦测等专业救援装备70台(套)火速驰援榆中灾区。
8月9日凌晨6时许,现场指挥长吴志刚带领技术侦测组,前往受灾区域进行现场勘查,研究制定抢险方案,围绕打通关键救援通道、开展失联人员搜救等任务科学高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月10日,在救援队伍协同作业下,省道S104线榆中至马坡乡河道路段被成功抢通,标志着榆中县城通往马坡乡核心灾区的主干道实现贯通,为现场救援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安能专业搜救队伍操作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装备深入重灾区马莲滩村,全面展开人员搜救工作。
生命至上:不放弃任何希望
他们现场调用无人机进行全域侦测,通过比对马坡乡马莲村、旧沟村灾前灾后的二维地图及航拍影像,科学研判失踪人员可能所处位置,为精准救援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40台(套)挖掘机、装载机重型工程机械投入救援一线,救援人员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展开拉网式细致排查,
针对现场河道水流变化情况,救援队伍科学施策,采取抽槽引流与分区抢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导流作业,有效降低次生灾害风险,为抢险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全力加快救援进度。
“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南昌队队员郑洪象说。救援人员采用分区、分块“网格化”搜救模式,确保搜救无死角、全覆盖。经过11天的艰苦鏖战,完成新窑湾村、马莲滩村2个重灾区人员搜寻、道路抢通保通、河道疏浚、场地平整等任务。累计完成冲刷体翻挖13.82万立方米,人员搜寻面积12.35万平方米,道路抢通3053米,道路保通2730米,挡墙修筑126米,挡土坎修筑2020米,河道拓宽加深5206米,排水沟开挖1220米,涵管基础开挖回填348立方米,场地平整1.6万平方米,涵管敷设77米,涵管疏通12米,危房拆除8栋,电线杆安装2根,及时恢复了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保通保畅:护航民生暖人心
眼下正值兰州高原夏菜采收高峰期,作为主产区的榆中县却遭遇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该县因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优势培育出的优质蔬菜,灾害导致部分路段受损,蔬菜无法外运。
马莲滩村村民张前帆望着地里长势喜人的散花菜,心情激动:“前几天路不通,看着黄澄澄的散花菜,急得整夜睡不着。现在好了,三轮车能直接开到地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新抢通的道路像条土黄色的绸带,从村口蜿蜒伸向田埂,几辆满载花菜的三轮车正颠簸着渐渐驶远。
“在充分掌握村民实际困难后,我们按照‘搜导并举、束水归槽、拓宽加深、河道复旧’的战法,兵分多路打响了新窑湾、马莲滩等村的道路抢通攻坚战,为蔬菜运输打通了‘生命通道’。”救援队现场指挥员庞连运说。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灾害抗争的战斗中,中国安能二局以专业的技术、高效的指挥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抢险救援的壮歌。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温暖人心的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展现了军转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风雨终会过去,而那些在泥泞中并肩前行的身影,那些在废墟上种下的信念,早已成为这片土地最坚实的后盾。愿榆中早日痊愈,愿每一份坚守都不被辜负——这人间烟火,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去守护。(徐迎华)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