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 承德讯(张立军 赵嘉兴) 2025年7月末,京津冀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突发严重洪涝灾害。灾情就是命令!承德猎鹰应急救援队闻“汛”而动,在政府统一调度下,于7月28日至8月11日连续奋战15个昼夜,在激流中搜救生命,在废墟上传递希望,圆满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与灾后救助行动。
闻汛即动,激流勇进生命通道
7月28日凌晨5时,接到紧急支援兴隆的求助后,猎鹰救援队迅速完成报备,仅用2小时40分钟,11名突击队员携带冲锋舟、急流救生衣、无人机等专业装备抵达六道河镇重灾区。在兴隆县应急管理局指挥下,队伍立刻投入北京山谷景区及小关门村的地毯式搜救。
道路中断、通讯瘫痪、水流湍急——队员们面临的挑战超乎想象。在小关门村,他们分组摸排,在齐腰深的水中转移受困群众。最惊险的一夜发生在五道河村附近撤离途中:发现两名受困者时,原路已被洪水摧毁。队员们摸黑在密林陡坡中艰难开辟新路,受困者体力透支,最终在深夜11点将其就近安全安置。此时队员们已连续徒步作战超过18小时,脚底布满血泡,直到凌晨2:30才抵达安全集结点。此次行动成功转移20余名群众,精准摸清了受灾底数。
无缝转战,打通物资“最后一公里
7月31日,根据统一部署,救援转入灾后阶段。猎鹰救援队迅速协调20名队员与17名志愿者,在兴隆县民政局的高效统筹下,承担起救灾物资精准发放的重任。
面对堆积如山的2000个应急包、千余袋米面粮油等共6批次物资,队员们化身“配送尖兵”:建立精准台账、设立发放点、肩扛手提为行动不便者送货上门。他们足迹遍布六道河镇、上石洞乡、青松岭镇等十数个受灾村落,确保每一份物资直达最需要的村民手中。“政府管粮草,专业队伍管配送”的模式极大提升了救助效率。
物资发放甫一结束,队员们又马不停蹄投入重建:8月5日起,连续多日在青松岭镇、上石洞乡进行全域消杀和清淤,于8月11日胜利完成所有任务。
政社协同,淬炼救援新模式
本次行动凸显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强大合力:
* 应急局高效指挥: 市、县应急管理局统一调度,确保救援力量精准投放;
* 民政局强力保障:民政局发挥物资统筹与公信力优势,破解了民间力量“找米下锅却难端饭碗”的困境;
* 专业力量灵活响应: 救援队发挥深入基层、机动灵活的特长,成为政府指令落地的“神经末梢”。
“队员们的靴子里灌满泥水,脚底的血泡混着泥沙,但没人退缩。”猎鹰救援队负责人动情表示。此次行动也暴露出通讯装备(损失2部对讲机及中继台)和应急资金(自筹燃油费1.5万元等)的不足。队伍承诺将苦练内功,提升专业化水平,并期待与政府深化信息共享、联合演练等机制,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在狂风暴雨中,他们以专业和勇气守护生命;在灾后废墟上,他们用汗水与肩膀传递温暖。承德猎鹰救援队的身影,已成为燕山脚下应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