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的影响力首先是征服,只有征服了读者或观众的内心,作品才会产生深刻的印象。用征服这个词,可能会使一些诗友的心里有点不舒服,但事实确实这样。根据百度解释,征服的另一层意思是信服、折服,继而产生佩服。百度上还有一个例句:“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观众!”
其实关于征服这个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就发表了他的观点,能征服读者或观众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他说:“征服既不是强迫性的降服,也不是无底线的迎合,还是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使人信服或折服。”2000年,莫言在接受釆访时也曾说过:“炒作与迎合,只能让一时的阅读量上升,但不会增加半个读者。只有征服了读者的内心,才能历久弥坚。”
许峰老师高品质的诗文和高阅读量,用事实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朋友参与进来。他的诗歌,也成为时下文化界的一大奇观。中山市一位年逾七旬的原文化局副局长、被称为“开平三杰”的关润喜先生,多次发文,为许峰老师的诗歌击节叫好。尤其是近两日,更是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评论,这对一位已年逾七旬的老前辈来说,多么地震撼!也促使我们这些学习和研究许峰老师诗歌的人,在感动与震撼之余,唯有更加努力。
关老师的文章,如数家珍地引用我了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段落与文字,说明关老师对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是认真读过和推敲的。文艺评论首先是欣赏与推敲,然后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美学家的言论:“如果一件艺术作品没有经过艺术欣赏,那它尚是潜在的艺术作品,没有真正实现其社会功能。换句话说,艺术创作的真正完成,不仅是艺术家的事,也与欣赏者有着密切关系。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关系,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众欣赏的需要推动了创作,同时创作又能满足大众欣赏的需要。”
许峰老师的诗歌,之所以能迅速传播,除了作品本身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之外,也与广大读者朋友的积极参与有关,在这里深表感谢!
《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鲁迅对此非常认同,他说:“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为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切。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我们对许峰老师的诗歌、为人处世、家国情怀等多方面不断学习、理解和诠释,就是为了追寻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诗学的形成途径,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文化,留下宝贵的资料依据。所以我们在学习、理解和诠释的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新观点,新思路,以其能从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层面,共同支撑起许峰诗学体系。
基于此,今天的文论,压缩了我的表述部分,增引了关老先生的部分文字并作为结尾,一并展示。
二、今天要讲的这组诗见许峰老师的主题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中的第四十一至四十四首,见被82—89页。由邓三君、陈正老师点评。先来看诗、评与简介。
一、咏梵净山
梵净山上心难静,弥勒卧顶笑红尘。
名来利往终一死,那如自在享清平!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二、咏莫干山
四十八盘登莫干,凭栏竹海听涛喧。
松月庐美难粉饰,春风涤尘莺歌欢!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三、咏阿里山
高山青青涧水长,绿岛孤芳意彷徨。
擎天神木今安在?唯盼铮铮阿里郎!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四、咏四姑娘山
四女义胆救父殇,宁为石山镇魔王。
滴水涌报村寨情,浇得边塞好春光。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梵净山简介]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尤其是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著名的景观。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组成庞大的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著名“古佛道场”的地位。
【莫干山简介]
莫干山,总面积43平方公里,为天目山余脉,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美丽富饶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阊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观的雌雄双剑而得名。一千多年来,众多历史名人,为莫干山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石刻、事迹以及二百多幢名人别墅。
[阿里山简介]
阿里山,位于中国台湾地区嘉义市,是台湾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组成,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群峰环绕,山峦叠翠,巨木参天。相传,有一位酋长阿巴里曾只身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常带族人来此,族人为纪念他便以其名为此地命名。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
[四姑娘山简介]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传说是四个冰清玉洁的姑娘的化身,从幺姑娘山(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她们肩并肩,常年头顶白云,肩披冰川,腰系翠森,一个个冰洁玉润,清丽俊俏,她们又被称为“蜀山之后”。四姑娘山被誉为东方圣山,是观光者的胜地、登山者的天堂、徒步人的迷宫、摄影家的乐园。
本文中的第一首与第四首,邓三君老师点评:笔者认为,《咏梵净山》邓三君老师的解读应该是切中了题旨的,在我下面的点评中,也是在他的基础上延伸与发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乾隆游江南,问:浩浩长江有几条船?纪晓岚答:两条。一条日名,一条曰利。熙熙攘攘的人们,皆为名来,亦为利往。可见得,名利很难摆脱。但是,弥陀对络绎不绝、各怀心术的香客笑曰:清净平安便是大福矣!这便是本诗所要表达的大意吧。”
在第四首《咏四姑娘山》中,邓三君老师以传说入手,借传说言事,直指诗的核心一一社会的复杂性,他的解读,让诗产生了更大的张力,读后有一种纠结感和沉重感,让人在读过之后,有一些挥之不去的情愫。
他说:“四川阿坝的四姑娘山有一个传说,恶魔想娶四个姑娘为妻,刚好有家就有四个女儿,被魔王看中。其父不从,到山洞找魔王评理,却被擒关押。四女义胆施救,一想力单势薄斗不过恶魔,欲折回找村民相助。不料途中遇见恶魔,长女谎称与其成婚,放过其他姐妹。熟料,她化为一座山,把恶魔镇住。其他三个姐妹都因干粮不够,相继化石成山,成为边塞的一道风景。”
在这里我想略作补充,邓三君老师与许峰老师在诗里言及的“风景”与“春光”,我认为有双层意蕴,那就是从物情到人文的转换一一既是对四姑娘山山川物貌的真实赞美,也是对传说中的四位姑娘舍身救父孝心的倾情讴歌!
第二首诗和第三首,由陈正老师解读,也非常精彩,我们先来看第二首。
陈正老师说:“莫干山是莫邪和干将铸剑之地,莫干山的精魂孕育着历史的剑气纵横,家国情仇。1948年蒋介石及其幕僚曾于临时总统官邸松月庐殚精竭虑制定出新经济政策,后仍未逃脱失败的命运。蒋介石的背影离去未远,毛泽东就登上了莫干山并留下《七绝·莫干山》。正如诗中所言:‘松月庐美难粉饰,春风涤尘莺歌欢!’松月庐的美是自然的美,一切不符合滚滚历史车轮的‘粉饰’都是徒劳。只有共产党能还中国大地以自然和谐之美,还中国人民以舒心开怀之欢。”
对《咏阿里山》的解读,写出了祖国山水的华美和台湾同胞宁折不弯的品质,融人文、物貌、神话于一体。他说:“阿里山是台湾的标志和象征,其山色葱翠涧水流长,是如歌如画的人文和风景胜地。阿里山神木作为台湾阿里山精神的象征,几千年来遭受巨创依然雄踞山间,展现了台湾人民坚韧不拔、傲然不屈的特质。”对这首诗的解读,陈正老师也和诗人一样,写出了内心的渴望。
三、我在仔细品鉴了许峰老师的诗歌、山的简介和邓三君、陈正老师所作的点评后,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再做一次简单的延伸与补充。
第一首《咏梵净山》,我认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时代名作。这首诗不但写出了诗人的淡然心境,体现出诗人正确的人生观。在这首诗里,既有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先生的七律《知足诗》的意境:
“无忧无虑又无求,何必斤斤计小筹?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
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
切莫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慢白头。”
又如警世通言,尤其是在现当代,对某些当权者来说,非常有启迪意义!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义”和“利”的选择,这是一个千年难题,也是灵魂拷问。在名利与道义面前,人性的善恶就会非常真实。
《史记》中有一句名言:“苟富贵、勿相忘”。但真正能做到勿相忘的,非常少。我们却在这首诗里,看出了诗人大彻大悟后的淡然心境、家国情怀和大智慧一一看淡名利,看淡生死。人生有多种选择,但要放下名利,看淡生死,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多少文字都曾记载,要放下名利,看淡生死,何其难也!要不司马迁也不会在《史记》的开篇语中,引用了佚名的一首诗:“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我们在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的诗里,也有如此的表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由此可见,名利这东西,有时高于亲情,所以很难摆脱。至于生死,一代诗僧仓央嘉措说:“世间除了生死,一切都是闲事!“反过来看,说明生死又高于一切。诗人却写出了超然物外,看淡生死的淡然:“名来利往终一死,那如自在享清平!”尽管诗句到这里戛然而止,我们却发现诗意却还在延伸,并且是由禅性的空明转向儒家的大义,这是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有句话说得好:“无求品自高”,只有看淡了名利,看淡了生死的人,才能回归到道义和正义之上。试想,如果一个人被私欲填满了,那还能把道义和正义当做一回事吗?要固守这个道义,首先是要看透人生。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些其实都在提示,“名来利往终一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先哲们一直想突破的思想境界。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都是讲人要有高尚的精神操守。孟子更进一步把这种操守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而一旦这种正气充沛,就可以使个体的生命与天地的精神相沟通。这种观点成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的一个优秀传统,现在又被许峰老师进一步传承与延伸。
因此,许峰老师的这首诗,不仅是因为内容的充实或是技巧的高明,写出了多重意境,更主要的是这首诗非常符合现代环境的需要,这首诗也不是简单的激情写成,还是饱含着诗人人生的大智慧、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产生的佳作。
在人生的旅途中,“乱花渐入迷人眼”,是对人生最大的考验。许峰老师从传统中汲取了力量,找到了精神的坚强支柱,熔铸出这首掷地有声的道义之歌。所以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文化界的高知、尤其是对为政一方的父母官们来说,其作用非同小可,绝对是警世通言。
莫干山在浙江省湖州市境内。相传,春秋末年铸剑名匠干将、莫邪在此地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当地为纪念他们,便命名为“莫干”。
这首诗同样感人肺腑。诗歌的感人之处就在于诗里的铸剑精神,我从中读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他始终把铸剑精神放到首位,让英武之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从写作上看,诗歌始终将民族感情与个人信仰两相依托、互相映照,以见"忠”“孝”,有两全之感。仔细读来,非常感动!
阿里山位于宝岛台湾,是中华成千上万座名山之一,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原来有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歌曲一一《阿里山的姑娘》,让这座宝岛名山火遍华夏。这首诗有两重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完美。在讴歌阿里山风景与人文的同时,诗的主旨还有批判台独专制统治的分裂行径,诗人的血性、勇气、胆识和爱国情怀呼之欲出、令人感佩。祖国一定会统一,台独是注定要消亡的。
在艺术上,诗歌的首句就借用了《阿里山的姑娘》中的词语直接入诗,很让人产生共情。第二句前承后转,“意彷徨”回归到了现实。结尾一问一答,产生极大的爆发力:“擎天神木今安在?唯盼铮铮阿里郎!”体现了诗人那种强烈祈盼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这首诗词语简洁而事理昭晰,既充满睿智,又浑厚质朴,达到了孔子所称扬的“辞达”境界。
《咏四姑娘山》,是通过神话传说的形式,书写了四位姑娘为救父而与恶魔斗志斗勇的故事,以此展开说理明道的主旨,也揭示了人世间复杂的环境与人文的关系,令人唏嘘,引人联想,发人深思,其义不言而喻。
总之,许峰老师的诗,以强烈的震撼力,高超的表达技巧,得到了读者朋友们的广泛认同,或者也叫征服!(邹中海)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