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必行 行则必成 一心为党 初心不改
7月17日上午,在苗行生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拜访了当地老党员王xx。老人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先驱者、生产工作的带头人、党组织工作的领航者。当我们问到老人是什么时候入党时,他十分笃定地说:“我在1973年3月17日正式入党,这是我人生中最骄傲的一天。”自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以来,他对芭蕉镇各方面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早期参与挖洞、修土路、建学校到担任生产队长、带人修堰,到文革时期担任文革主任,再到近些年来他开始监督年轻人建设芭蕉。
图1 老党员向实践队队员讲述自己的故事
水,是以前的芭蕉的一大民生问题。在老人的带领下,芭蕉人民完成修工作,解决水源问题。芭蕉人民的生活因此得到了保障。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建设下,如今的芭蕉已从破旧的茅草屋变成了安全舒适的砖瓦房。乡风文化广泛普及,基础设施完善配备。在入党的50年期间,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党支部的工作中尽心尽力,高效地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老人激动地对我们说到:“我对芭蕉未来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在政府的好政策扶持下踏实刻苦奋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建设繁华美丽芭蕉。”虽然楼必田老人已经退休,但他党员的身份永不褪色,对党的建设工作的关心也永远不变。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地投入乡村工作。
图2 向老党员赠送实践队队旗
医者仁心 政者亦然 一片赤诚 一生奉献
7月17日中午,我们拜访了另一位老党员胡先进,同时也是一名佛心仁术的医者,无私奉献的村支书。作为党员,他立足岗位奉献,跟随党的领导;作为医者,他情系患者病情,医治病人疾病;作为村支书,他着重居民服务,领导百姓工作。老人提到:“医者仁心是医生的座右铭,他让我们时时铭记,作为医生的责任和爱心。对党忠心,对人热心,做事耐心。”老人于1972年开始行医,从1995年便开始身兼数职。作为长岩村的村支书,他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带领村民们积极建设,成为第一个“通电”的村落。与此同时,他成为退耕还林的领头人,自家以四十多亩的成绩位居全村第一,号召村民一起进行退耕还林,最终成为森林全覆盖的“绿色村庄”,毕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医者仁心,佛陀救人。作为村落的医生,他深知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更深知医生对于一个地区的重要性。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他免费提供“上门服务”,对于老人,更是免费为其把脉。“德在先,利在后”,这是一位医生,同是一位党员的觉悟,老人从不计较利益得失,只求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他时常举手宣誓,保持党员的初心,弘扬光荣传统,讴歌时代精神。
图3 与胡先进老先生进行交流
朴实勤勉 默默奉献 战功赫赫 坚守初心
7月17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芭蕉镇长岩村看望退伍老兵李老先生。老人虽已是65岁的高龄,但他仍然记得自己在1975年12月入伍。他自豪地对我们说:“每每想起在部队的时光,心里总是充满自豪,这段记忆是我永远不能忘却的,这段人生经历是我此生最光荣的。”
通过与退伍老兵的交谈,我们了解到,老人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三等功,那段记忆对老人而言无疑是辉煌的也是残酷的。据老人回忆,在激烈的战争中,士兵们的衣服都是破碎的,武器装备是不齐全的,但他们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背包里的干粮在放置多天后和尸体的味道无异,难以下咽;战场上炮火无眼,亲如家人的战友可能在下一刻便永远逝去……老人在最后只能无奈地说道——能活下来,便是万幸。老人参军的事迹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中国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继承先辈愿望,奋力开创新时代,让这盛世如他们所愿,亦如我们所愿。
图4 退伍老兵服役期间获得的军功章
党领导关怀退役军人的工作,始终紧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任务要求;而党领导的乡村振兴战略则是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深刻了解党对退役军人的工作,调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下,退伍军人的真实生活,我们向这位老兵了解了芭蕉镇相关的保障政策,如乡镇组织每月会为老兵发放700元的补助或由乡镇领导携带大米、挂历对退伍老兵进行慰问。同时,老兵还激动地和我们讲述芭蕉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从木架茅草房到坚实稳固的砖瓦房;道路从乡村土路到安全平整的高速公路;人民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全村脱贫、温饱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而在这过程中,李老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作为一名老党员也尽心竭力地参与其中。
大江东去,岁月无声;脱下军装,奉献地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退役军人。无论是当年穿着军装保家卫国,还是现在脱下军装建设四方,他们都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以出色的成绩回报这个伟大的时代,回报领袖的深情厚望。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