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陕西绥德深耕传统文化打造非遗人才“成长链”

2024-11-01 09:13:35    来源:中国应急安全网    

本网榆林讯(郭晋成 通讯员刘 涛)恢弘大气的绥德石雕、精美绝伦的绥德剪纸、高亢嘹亮的绥米唢呐、粗犷奔放的陕北民歌、红火热闹的陕北大秧歌、散发浓郁黄土气息的绥德泥塑……近年来,这些来自陕西绥德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各类非遗人才的“梯级”传承下不断发扬光大,实现了非遗保护传承同人才培养互相激励、共荣共赢。

09163366785194620_13.png

全域挖掘 让非遗人才“破土而出”

绥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富集,是陕北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唢呐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剪纸之乡”。

非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人才,也离不开创新。为了保护传承绥德非遗文化,绥德县抽调专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搜集挖掘非遗项目和非遗人才,全面开展黄河流域非遗项目和资源调查工作,为非遗文化繁荣和传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根据非遗名录和非遗人才级别的不同,分类建立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信息库,实时开展信息维护,进行动态管理。

目前,已建立93个非遗项目和1个非遗项目资源档案资料,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传承人5名;省级非遗11项,传承人17名;市级非遗23项,传承人61名;县级非遗89项,传承人165人。

09165876167378709_13.png

制度保障 让非遗人才“大有可为”

制度保障对于非遗人才的发展、传承和创新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了加快培养非遗人才,并最大发挥作用,绥德县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高学历专业文化人才,并建立激励和稳定现有人才队伍长效机制,保障非遗人才在各自领域“大有可为”。

近年来,根据中省市各级非遗法规文件,绥德县先后制定了《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绥德县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数十部地方性法规文件,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科学分类、建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非遗人才培养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县委组织部还通过专家人才选拔制度,将通过严格选拔将部分特别优秀的非遗人才纳入专家人才队伍进行管理考核,增设职称岗位数量,发放一定人才补助,让非遗人才有为也有得。

此外,在绥德县人才制度的保障下,一批民间非遗人才也有了“身份”,武艳、王文瑜等一批民间非遗创作者获聘绥德县专家人才称号,在各自创作领域发光发热,其中王文瑜被国家7部委共同授予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称号。

09172605843816724_13.png

梯级培养  让非遗人才“代代相传”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绥德县大力开展“三送三帮”活动,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各地开展传习活动,通过举办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等方式,让非遗在民间和学校梯级传承。同时,还依托“双培双带”基地、专家工作站等载体,深入实施“师带徒”“乡村工匠”工程,赋能非遗产业全面振兴。

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业务人员到乡间地头,发现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对他们进行辅导培养,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发挥积极作用。招募陕北秧歌、唢呐、泥塑、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阳光工程”文化志愿服务,提升非遗活态传承能力。绥德县教育部门还将非遗作为特色教育改革内容列入专门课程,通过不定期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老师指导授课、成立社团等方式,让在校中小学生熟悉了解绥德非遗。目前,绥德实验中学、远竹中学、绥师附小等数十所学校均设立了非遗进校园传承课程,并有非遗传承人授课。

据统计,绥德县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中,每年多达600余次,参与人数达30万人,做到月月有培训、天天有活动。

0917469334101062_13.png

动静结合 让非遗人才“绽放光芒”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绥德县通过“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多次展演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让非遗人才绽放时代光芒。

每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通过举办展览、座谈会、开展专题演出等形式,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日常,绥德县文化馆、艺术研究院还将非遗项目纳入“送戏下乡”、“三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秧歌、唢呐、民歌、剪纸、石雕等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展演活动,给非遗人才创造展示舞台。此外,绥德县还鼓励乡镇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节庆、传统庙会文化活动,形成“镇镇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文化格局,成为绥德特色文化品牌。目前,绥德县有省级非遗工坊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市级非遗传习所6个,县级非遗传习所(传习基地)55个,能够自由开展专项传习活动。据统计,每个传习基地平均每年开展宣传推广展示活动20多次,受益人数达1000人左右,为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奠定了基础。

舞台之外,以绥德千狮大桥、天下第一石牌楼、石魂广场、石狮子博物馆、汉画像石展览馆、绥德展览馆、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作为“静态”展示平台,让群众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非遗魅力。

“下一步,绥德县将进一步创新举措,加强非遗人才梯级培养,推动非遗产业振兴,焕发非遗文化的新时代新活力。”绥德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郭晋成]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15811513338
电话:010-85795675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 组织架构| 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应急安全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430号

京ICP备190223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688号

版权所有:北京匡正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