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正值北京金秋时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京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一、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支持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习近平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习近平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三、借鉴、融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干部配备、人才培养、资源投入等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新时代,中国展现东方大国新形象和影响力
今日全球各大国的文化战略已经与以往有很多不同。数字时代,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发展绝不能只是硬实力的壮大,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核心价值观与国家影响力特别是文化战略及配套措施,这是一个大国发展的必要力量。
国家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对其他国家和全球的影响,它是国家的整体品牌与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经济、科技、军事硬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文化对国家影响力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和平时期,国家形象和影响力对于硬实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国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提升中国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全球文化话语权与影响力,已经迫在眉睫。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和系统的努力。
大国形象包含经济形象、政治形象、军事形象、文化形象。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到80年代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良好的经济形象和影响力是公认的。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10年辉煌发展、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的政治形象也越来赢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信任,在国际上,中国展现了良好的东方大国新形象和影响力。
五、中国军队构建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加强军队文化建设
中国新时代的强军改革,带来的中国军队的新形象和实力令世人侧目。经中央军委批准,2019年1月,《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由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这是中国军队建设新时代军队文化的重要举措。《规划》指出,构建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对于教育激励官兵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赓续血脉,奋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走开简约化、数字化、开放式建设路子,着力打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知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全民国防教育五个教育课堂,为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提供政治滋养、历史启迪和精神动力。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在新时代,军史馆的建设不仅承载着展现军事历史荣光、传承军队革命精神,更是“凝民心、振国威”激发中国人民爱国热情和国家认同感的强大动力。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军史场馆,是全国人民的爱党爱军的正能量宣传教育阵地和重要场所。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培养他们的爱国和国防意识对于国家安全的未来有重要意义。(文/崔传桢)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