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陕西绥德讯(郭晋成 刘 涛)陕北秧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而薛家河镇则是绥德北路秧歌的中心。每年正月里,“闹秧歌”成为薛家河镇春节文化活动的重头戏。2月19日,一支由本镇村民组成的秧歌队伍载歌载舞,走上村子和广场,为群众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盛宴,共贺新春佳节。
中午时分,家家户户都从家里走出来,来到镇子的广场上,等候秧歌队演出。不一会,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和清脆的唢呐,百余名秧歌队员在伞头和指挥的带领下,身着喜庆的服装,踩着欢快的鼓点,精神饱满地舞动着扇子和花伞,在马路上缓缓行进,来到镇上的文化广场。闻讯赶来的群众也涌了进来,很快就把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锣鼓铿锵,彩扇翻飞,广场上很快就变成了热情欢乐的彩色海洋。秧歌队员们舞步灵动、互相穿插,不停变换着队形;扮相奇异的“蛮婆”“蛮汉”一边扭动身体,一边戏逗打闹,做着滑稽搞笑的动作;摇旱船的小媳妇衣着艳丽,涂脂抹粉,划桨的汉子插科打诨,逗得群众哈哈大笑……随后,二人场子、小品戏、民歌独唱、舞蹈等节目轮番上场,精彩的表演把现场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让群众美美地享受到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我们镇的人特别爱红火,每年都要‘闹秧歌’,几乎人人都会扭上一段,还能唱上几句陕北民歌,要是哪一年看不到秧歌,总觉得缺点啥。”薛家河镇薛家河村村民刘志勤竖起大拇指说,“今年秧歌真够味!”
近年来,薛家河镇牢牢抓住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在全县率先开展规模化种植高粱,聚力引领14个行政村集体和群众“抱团”发展,实现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万元。张爱平是薛家河镇雷家峁村村民,长期在榆林市居住,听说村里不少人通过种高粱和苹果致了富,她非常高兴,年前专门赶回村子,还自告奋勇参加镇上组建的秧歌队,不仅扮演了“蛮婆”角色,还单独或参演了两个小品戏。“乡亲们富了我很开心,演上几个节目给大家看,让大家高兴高兴,今年收入肯定会更好!”张爱平高兴地说。
“薛家河镇是文化之乡,群众文艺基础较好,秧歌队员大部分是从各村选拔来的,节目也是村民自编自演,充分展现了薛家河镇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多才多艺,希望通过这次秧歌拜年提振全镇人民发展产业的信心,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宽。”薛家河镇镇长刘玮说。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