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陕西绥德讯(郭晋成 刘 涛 石玮玮 周 波)天降瑞雪兆丰年,以“羊”为媒庆新年。2月1日,陕西绥德县吉镇镇首届“吉羊羊”美食文化节活动在茫茫雪景的衬托下在该镇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原市人大常委会一级巡视员马治东,县委副书记王剑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心睿,市人大常委会常委会人代选工委副主任马亚飞,市政策研究督查办公室副主任马利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青,副县长李光辉,县政协副主席刘亚君等领导出席活动,现场感受吉镇独特的羊肉美食和羊文化的魅力。
文艺宣传润民心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火红的秧歌扭起来、高亢的陕北民歌唱起来……吉镇镇首届“吉羊羊”美食文化节上,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吉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开始前,来自本地的秧歌队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早早就来到吉镇镇文化广场,在震天的锣鼓声、嘹亮的唢呐声中舞动起来,迎接八方宾客到来,洋溢着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此外,还有陕北说书、陕北民歌、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让现场的观众体验了一场精彩的文艺大餐。
广场一侧,吉镇镇党委政府和驻地单位还摆上了宣传桌,挂上了宣传条幅,向现场群众宣传普法、封山禁牧、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地质灾害、小额信贷等,还为村民义写春联,让群众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学习、践行党的政策主张,并把党的政策主张变成自觉行动。
品味羊文化盛宴
水炒羊肉、手抓羊肉、炖羊肉、羊肉丸子、蒸羊肠、爆炒羊杂、羊杂碎、麻辣羊蹄、羊肉饺子、羊肉包子……现场美食体验区内,20余道以羊肉、羊杂制成的菜品食品摆成一道长龙,现场游客品尝过后交口称赞,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水炒羊肉是吉镇的地标美食,用鲜嫩的前胛或后腿肉,切成细丝,辅以花椒粉、辣椒粉、生姜丝、大葱丝等佐料,加入少许水,只需一两分钟就可装盘上桌,拌面、配饭皆宜,尤以夹上当地有名的“狗舌饼”最为美味。活动现场不仅有当地厨师现场烹制的水炒羊肉,还设置了机器人炒制和现场体验区,游客在厨师的指导下可自助体验水炒羊肉。绥德县育贤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曹丹介绍,为了推广水炒羊肉这道菜,该公司还研发了水炒羊肉的半成品包装,分别配好了切丝羊肉以及各种佐料,本地顾客或在外游子随时都可以吃到家乡的美食。
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吉镇镇首届“吉羊羊”美食文化节就源自当地地名和羊文化的完美结合。现场还有关于羊的泥塑和剪纸展示,让吉镇的羊文化发扬光大,更加丰富多彩,助力乡村振兴。
“今天在‘吉羊羊’美食文化节上不仅品尝到了各种羊肉美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让我体验了吉镇的悠久历史和羊的多元文化。”来自绥德县城的游客折健宏和米谱高兴地说道。
农特产品展魅力
临近春节,赶大集办年货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活动现场,吉镇粉条、山地苹果、羊粪小米、黄馍馍、土炉月饼、羊肉等应有尽有,老百姓和游客纷至沓来,呈现出一片喜庆热闹的场景。
吉镇粉条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尤以上柳村和崖马沟村最好。上柳村党支部书记刘旭军说,村里目前有十来家手工洋芋粉条作坊,产量达20余吨,每年都不愁卖。崖马沟村村民马喜才高兴地说,他家的手工粉条因为使用的是本地土豆和传统工艺,今年做好的2吨多粉条一个多月就销售一空。
来自吉镇镇崖马沟村绥德县国光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摊位上,摆放着红富士、黄元帅、国光、国富等品种的苹果,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咨询购买。绥德县国光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光荣介绍,今年合作社5户成员共种植山地苹果300多亩,今年挂果产量10余万斤,均由合作社统一储存、统一销售,未来还将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共同奔向富裕生活。
吉镇镇镇长赵亚飞表示,下一步将以“吉羊羊”美食文化节为契机,做好“羊”文章,守好“羊”品牌,进一步推动吉镇水炒羊肉等特色小吃标准化、产业化,让吉镇的羊肉和羊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