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陕西绥德讯(郭晋成 刘 涛 白彦凤)暑去秋来万物熟。金秋时节,在红枣之乡陕西绥德县枣林坪镇,漫山遍野的红枣挂满枝头,枣农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今年全镇红枣面积3.4万亩,预计产量能达到1.3万吨,产值3000万元左右。” 枣林坪镇党委书记冯娟算了一笔账。
冯娟坦言,红枣产业在过去的几年里也曾经历过寒冬,受外部市场和品种老化等原因,本地红枣的经济效益大幅缩减,大面积枣园遭到撂荒废弃。
如何解开制约红枣产业发展瓶颈的“密码锁”,成为镇党委、政府忧心的头等大事。
▲土蛋蛋红枣加工厂
今年以来,枣林坪镇大力开展红枣低效林改造,在沿黄地带建设高标准红枣示范园,病虫害发生率大幅降低,红枣的质量和产量稳步提升。为了巩固成效,枣林坪镇还为实施低效林改造的农户提供为期三年的后期管护补贴,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红枣实用技术培训,提振红枣产业发展动能。
▲红枣实用技术培训
为了选择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红枣品种,枣林坪镇引进灰枣、骏枣、冬枣等二十余个红枣品种进行示范嫁接,目前红枣高标准示范园内良种覆盖率近90%,亩均增产50%以上,市场售价比传统品种高出5倍以上。在红枣次生区和撂荒枣林地试验嫁接酸枣380亩,试验嫁接的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形成红枣、酸枣协同发展、相互补充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沿黄低效林改造示范园
大力推广“党建+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各村支部牵头,将农户零散枣树进行统一管护,红枣成熟后,镇域企业、合作社等进行收购、加工、出售,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而且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让红枣产业重新焕发出生机。目前,全镇共有大型红枣加工厂7个,年加工量达6000余吨,加工的成品有紫晶枣、枣夹核桃、空心枣、枣片等十余种产品,通过电商、微商、网络直播等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产品远销至内蒙、河北、福建等地乃至国外。今年,枣林坪镇投资380万元,扩建了红枣保鲜库和改良生产设备,新建了红枣饲料加工厂1个,对前期加工剩余的残次枣再次加工成优质饲料,形成集“生产+仓储+冷链+加工+销售”为一体循环产业链,实现了红枣产业的多元化、精细化、品牌化、专业化的路径,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枣后坪村林下鸡舍
在发展红枣产业的同时,枣林坪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枣园+”的模式,鼓励村集体和农户积极发展林下养鸡、套种经济作物等,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
以枣为媒、以枣助农、以枣兴旅。在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枣林坪镇依托红枣国家地理标志,集聚黄河文化特色,通过打造上河源3A级旅游景区,创办奇石展览馆,发展特色民宿,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活动等乡村文旅项目,不断提升当地旅游名片和红枣品牌效应,成功走出一条沿黄小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下一步,枣林坪镇将以全过程党建引领发展新航标,持续对红枣产业进行提档升级,深入发掘红枣文化,让‘红枣之乡’这张名片更加响亮。”冯娟说。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