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尺树,不可有一寸之直”
文/ 刘国昌
经常画画儿、写文章的人,都知道“画一尺树,不可有一寸之直”这句名言。
这话是谁说的呢?乃明代人陈宏绪也。他的原话是:“文愈短愈有曲折。所谓画一尺树,要不可令有一寸之直也。”
这句话与“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有异曲同工之妙。
写文章为何一定要“曲”呢?因为只有“曲”,文章才有味道,让人看得有趣。
如何到“曲”呢?
有两个技法值得推介——
一是正反两面说。
胡乔木在一次修改文章时说,为了使文章有点波澜,正面说了还要反面说。一正一反,棱角出来了。这确是一个有效的技法。
我们现在有些文章写得道理都对,但都是从正面去写,一味强调“要、要、要”,让人读得打瞌睡。如果我们在这里来一点“两面说”,即说了这一面,又说那一面;讲了正面,再说反面,文章就有了起伏变化了。
如一篇讲“惟才是举”的文章,在正面讲了为何要树立“惟才是举”观念后,接着就讲一些地方轻视人才、压制人才等现象,并逐一进行批驳。这“一正一反”的论说,不仅把问题讲清楚了,还使文章也有了“波澜”。
二是善于设问句。
在文章中设问句,已被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何以至此呢?在于问句把问题鲜明地提出来,引人思考。
比如《脑袋与火种》一文(见2001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开头就写道:“一看标题,可能有人会问:脑袋与火种本是两个不想干的东西,怎么能连在一起呢?”
随后该文就此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点燃学生的‘火种’需要‘点燃艺术’”的论题。接着又设了一个问句:“‘点燃艺术’,如何形成?”,然后逐一回答,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颇有看头。
设问句,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树立对立面,以便更充分地展开自己的观点。
比如《要为人民办好事》一文(见人民日报1978年9月26日),在正面阐述“为人民办好事”重要性后本可收尾。但作者又巧妙设计了两个问句:
一是“工作忙,顾不上”吗?
二是“没钱,没物,无法解决”吗?
作者围绕这两个问句,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阐述了“为人民做好事”的观点,使文章更加充实。
文贵曲,但这“曲”不是凭空而出,需要一些技法来呈现。正反两面说、善于设问句,是其中两个行之有效的好技法。大家不妨一试。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