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写好了,必须经过修改。有的是小改,有的是大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些话都在指改稿的重要性。本文从实际出发,谈及了修改稿件的4种方法:压缩法、增补法、改写法、推倒重写法,可供写作者参考。
一篇又长又啰嗦的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后变得精炼了,有看头了。
一篇面临“枪毙”的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后“起死回生了”,见报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每天都在发生。由此可见,修改稿件是一门学问,它可以使差稿变优,好稿变成精品。这正应验了那句老话:“文章不厌百回改”。
在写作的道路上,修改稿件是提升作品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改方法,我们能够将一篇初稿打磨得更加出色。
下面,介绍4种常见且实用的修改稿件方法。
压缩法
压缩法旨在去除稿件中多余、冗长和重复的内容,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在修改时,需要审视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判断其是否对主题表达有实质性的贡献。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描述、过多的解释或者啰嗦的措辞,毫不犹豫地进行删减。有时可以整段删除、压缩。
例如,要把领导讲话改成新闻稿,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压缩法。在改写中,去掉那些“穿靴戴帽”的话,把领导讲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拎出来,把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列出来,几千字上万字的报告可以压缩到一千字乃至几百字的新闻。通过压缩,不仅能让读者更快速地抓住重点,还能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增补法
与压缩法不同,增补法用于补充稿件中缺失的关键信息、细节或者论据,以丰富内容和增强说服力。如果在初稿中发现某个观点阐述不够充分,或者某个情节显得单薄,就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等方式来增添相关内容。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增加其心理活动、细节和背景故事,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但需注意,增补要适度,避免过度堆砌导致文章臃肿。
人民日报记者王慧敏当年在新疆写通讯《热血铸雄关》一文时,十分注重深入采访,精心打磨,历经一个半月,六易其稿,每一稿都是对前一稿的修正、否定、补充与增容,经过努力,终于完稿。写成之后,他自己还“不是很满意”。传至北京后,后又经记者部领导修改,社长、总编辑认真审阅,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得以发表,受到广泛好评。
改写法
改写法能够为稿件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更清晰的逻辑结构。有时候,最初的写作角度可能不够新颖或者不够吸引人,此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主题。比如,将以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改为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在改写中,有时可以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调整,如将冗长的开头精简,把重要的内容提前,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合理安排段落,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谈到修改稿件时说,他的任何一篇稿子都经过反复修改的,就是写一篇小消息也不轻易放过。他在写《留给后代碧水蓝天》这篇不足500字的消息时,从晚上10点钟开始动笔,一直写到次日凌晨5点多钟,先后换了7个导语才得以完稿。
推倒重写法
当稿件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主题不明确、逻辑混乱、文风不符等,推倒重写可能是最佳选择。这需要我们有勇气否定之前的成果,重新构思和组织内容。在重写过程中,充分吸收之前的经验教训,更加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需求,以打造出一篇质量更高的作品。
例如,在报道一场突发的自然灾害时,记者最初可能根据现场的初步情况撰写了一篇新闻稿。但随着救援工作的进展和更多信息的披露,需要对报道进行更新和补充。可能需要重新组织文章结构,增加新的细节和背景信息,以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可谓历经艰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以想象,他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推倒重写和精心打磨。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版本,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都经过了反复的调整和完善。
无论采用哪种修改方法,都要遵循有错必纠、认真核实的原则。仔细检查语法错误、标点使用不当、错别字等问题,并对文中的数据、事实进行核实,确保其准确性。同时,要以变芜杂为精练为目标,突出重点,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
修改稿件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经验,才能熟练掌握各种修改方法,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