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依法治山铁腕护山
秦岭风光无限美。(资料图片 记者 王健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聚焦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遵照“全覆盖,不遗漏”和“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的原则,从依法治山、规划控山、网格管山、常态巡山、铁腕护山5个方面,全面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
搭建四级网格化管理平台
在秦岭区域基本实现“常态巡山、网格管山”
今年2月,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举行挂牌仪式,它的挂牌成立,是整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量,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必将对西安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市将进一步划清区县和市级部门的职责清单,督导指导区县落实主体责任,督促部门落实保护职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抓好秦岭违建整治的收尾工作,推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我市坚持问题导向,从法律法规、规划体系、管理体制、生态保护、督查落实、宣传教育6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建立健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工作,实现 “长远上规范”的目标。截至目前,《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的82项工作任务,已完成62项。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制定我市《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方案》。目前《决定》已经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行动方案》也按程序报审。
推进数字秦岭项目建设。搭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控指挥中心,实施空、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实现秦岭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智能化、精细化和数字化。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的撰写和评审,初步设计招标,项目资金已列入年度预算,现正在进行项目方案初步设计。
成立秦岭保护研究院。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学科专业、专家智力、人力资源等优势资源,搭建政府管理与院校、科研院所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合作平台,实现行政资源和高校资源最大融合,充分发挥秦岭保护“智库参谋作用”。研究院现正在和高校商定筹建中。
全市实行秦岭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市政府2019年2月18日印发了《西安市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地域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办法》从实现目标、基本要求、基本原则、网格划分标准、网格设置及巡查检查内容、网格领导管理及网格职责、运行机制及报告制度、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明确了市、区县(高新区)各级网格的力量配备、网格职责、网格员职责、网格员巡查检查内容、网格化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网格经费保障和督查考核等问题。全市财政网格化奖补资金288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1992万元,区县(高新区)888万元。按照“属地管理、网格全覆盖;快速发现、迅速处置;创新机制、长效管理;明晰权责、奖优罚劣”的网格管理要求,在秦岭区域基本实现“常态巡山、网格管山”。目前区县正在落实专职网格员招聘工作,待全部招聘到位后 ,市上即组织专门培训并试运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系统(APP)。
全面展开违建整治后续工作
逐个验收销号
我市持续抓好违建整治后续工作。抽调专人成立工作专班,集中驻点办公,全面承接整治后续工作;认真梳理尾留工作任务,制定秦岭北麓违建专项整治后续工作责任清单,明确任务完成时限及责任单位;出台规范性文件,严格整治标准,制定了《西安市秦岭北麓违建专项整治“拉网式”排查问题整治验收销号制度》和《西安市秦岭北麓违建“曝光台”管理办法》等。要求沿山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档案管理部门要对销号问题建立档案,做到 “一宗一案”。沿山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将验收销号结果报市秦岭保护局备案。
市秦岭保护局牵头组织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对验收销号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点位在台账中随机抽取,抽查率不低于30%。对验收销号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及时解决各类问题;针对尾留任务、复绿情况、“拉网式”排查及“曝光台”交办问题整改开展了多轮次督查,并联合市人大、市纪委、市委巡视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等开展联合检查。
整治峪口峪道
已初步完成高冠峪、汤峪整治
同时,我市还印发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方案》,截至6月底,纳入台账的87个问题,已完成整治69个,剩余的18个问题正在加快整治;对秦岭北麓农家乐进行全面排查,对乱搭乱建、乱排乱放问题开展整治。共排查农家乐2713户,已组织拆除违建农家乐155户,取缔不达标农家乐70户,对其他涉及乱排乱放、无照经营等问题农家乐分类实施整改;制定《秦岭北麓主要峪口峪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起沿山区县、高新区管委会每年安排一条以上峪口峪道进行整治,目前已初步完成高冠峪、汤峪整治,正在开展大峪整治。
一点一滴汇聚大江大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力量也在不断扩充。7月13日,“关爱大秦岭 志愿者在行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营成立,将做好秦岭保护、宣传各项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进企业、学校、社区等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者活动,通过组织开展进山捡拾垃圾、进村宣传等活动倡导市民强化低碳绿色环保理念,树立人人爱护秦岭、尊重秦岭、保护秦岭的良好社会风尚。
未来三年明确秦岭生态修复8项主要任务
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市政府今年下发的《秦岭生态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 明确了秦岭植被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水生态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秦岭绿道规划及建设、其他生态修复工作等8项主要任务:
将以秦岭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灌木林改造、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大秦岭北麓直面陡坡与破碎山体生态修复力度,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
对秦岭北麓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及饮用水源地上游、取水口及淤塞区域周边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水源地及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调节径流、抑制洪涝灾害的作用,确保城市水源持续有效供给。
以浅山区、黄土台塬区水土流失治理为目标,采取小流域治理、人工造林等措施,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营造混交林。
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目标,根据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采取排险、固坡、加筑挡墙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人工措施,创造良好条件,选择地方优势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
以河流生态恢复为目标,在维持河流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思路,对河道实施生态化修复,按照整改方案,有序退出禁止开发区内的中小水电站,营造沿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修复河流及沿岸生态。
以秦岭生态保护区污染治理为目标,开展水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使秦岭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统筹考虑秦岭周边区域环境提升,围绕国家公园建设目标,做到“大有协调、小有特色”,统一规划、统筹协调,串珠成线、以线带面,打造以自然郊野景观为主的生态绿道,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
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由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主导策划,自行组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目前我市正在策划、包装生态修复项目。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组织好联合检查和验收销号等工作,力争按时全面完成尾留和后续工作。积极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年底完成农家乐专项整治,加快实施峪口峪道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环山路沿线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还秦岭一片绿色葱茏。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