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陕西讯(郭晋成 通讯员刘涛 耿冯 薛占国)“俺们这家,婆姨生活不能自理,我身体也不好,家里家外就靠我操磨,娃娃也顾不上管,恓惶得不行。现在学校全托管,吃得好、学得好,我踏实多了,感谢学校的好政策!”11月21日,在绥德县满堂川镇中心小学门口,前来探望儿子的郝永红提起学校的“全托管、全免费”政策,眼眶微微泛红。这位肩负家庭重担的父亲,如今终于卸下了心头的大石。

▲校长李鑫和同学们一起午餐。刘涛 摄
郝永红的儿子正在该校五年级就读,接受着学校的托管服务。在满堂川镇中心小学,像这样的孩子还有不少。全校39名学生中,单亲、残疾等弱势儿童占比较高,他们的教育与监护问题曾是这些家庭的“心头病”。2025年春季学期,绥德县教体局创新性地在该校推行“全托管、全免费”办学改革试点,为这些困境中的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
靶向破解“监护真空”难题
“爸爸妈妈分开后,我来到青海上学,由姑姑照顾我,在家总睡不着觉,说话都不敢大声。”五年级学生白某的经历曾是许多弱势儿童的缩影。父母离异后,他在异地他乡,性格懦弱、成绩垫底。听说满堂川镇中心小学有免费寄宿政策,父亲特意带他千里转学回乡。

如今的白某判若两人,课间和同学有说有笑,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每周还会给父亲和姑姑打视频电话分享校园生活。
曹永强是五年级的班主任,也是孩子们眼中的“大家长”。在这所学校,“把学生当儿女”不是一句口号。曹永强常常和学生同吃同住,学生生病他亲自开车送医,垫付医药费更是常事。年轻教师雷晶晶国庆节自费给每位孩子准备礼物,用细节温暖着一颗颗敏感的童心。学校设立的周末管护班,配备了专职教师和生活老师,从食宿照料、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到心理疏导,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成长保障。

“托管时长可以灵活选择,从一周到一学期都能行,就是要让家长没有后顾之忧。”校长李鑫介绍,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困难,学校制定了个性化托管方案,同时免除所有在校费用,统一配发校服、文具、生活用品等物资,真正实现了“全免费”。
孩子蜕变背后的民生温度
六年级学生马某的父亲年事已高,母亲身患残疾,从一年级起,学校就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周末老师会陪我们打球、洗衣服、写作业,比爸爸妈妈还细心。”马某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的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孩子们期待着丰盛的午餐。刘涛 摄
本学期以来,学校已为19名符合条件的“弱势儿童”提供了累计12周的周末托管服务,学生们的变化有目共睹。不仅安全有了保障,而且生活规律有序,饮食和作息得到科学照料,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集体生活也让这些儿童的孤独感渐渐消散。
对家庭而言,这项改革更是雪中送炭。郝永红在镇上从事公益岗工作,收入微薄,妻子无自理能力,“全免费”政策彻底解决了孩子的教育开销问题。“儿子现在特别懂事,回家还会帮着做家务,这都是学校教得好。”他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如今,这所承载着希望的学校吸引力越来越强,学生已覆盖满堂川镇、义合镇、薛家峁镇、枣林坪镇、白家硷镇等周边多个乡镇,“有困难就送满堂川镇中心小学”成为当地家长的共识。
为教育公平探索“绥德路径”
“这项改革不仅解决了单个孩子、单个家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县域内农村弱势儿童教育帮扶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绥德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满堂川镇中心小学的试点,精准对接了弱势儿童最迫切的安全、照护、教育需求,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

▲同学们围坐一起观看高年级同学表演器乐演奏。刘涛 摄
在李鑫看来,改革的核心是“用爱育人”。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播种知识,更是浇灌心灵。其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在爱与被爱中,认识自身价值,建立坚实自信。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并通过一对一导师制,精准实现对学生及家庭的全方位关怀。

▲课余时间老师带领孩子们跳起了陕北大秧歌。刘涛 摄
满堂川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格外清脆。“全托管、全免费”的政策如同暖阳,照亮了这些弱势儿童的成长之路,也为新时代农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