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润桃李 文化基因植心田
山西介休市民俗协会非遗项目走进介休一中
本网山西讯(郭晋成 通讯员王小园 崔紫婷)四月的槐花初绽芬芳,山西介休市一中的校园内迎来了特殊的客人。2025年4月8日下午2时30分,介休市第一中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介休市民俗协会携书法、花馍、泥塑、绳编香包、剪纸、糖画六大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以"流动的文化课堂"形式,为千名师生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之旅。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升韵悠长·青春当集"为核心理念,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旨在搭建非遗与现代教育的桥梁,培养青少年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推动非遗技艺向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据介绍,介休市民俗协会本次活动以"传千年技艺·育时代新人"为主题,通过"三全育人"模式实现全场景浸润——打造非遗文化长廊+互动体验区,全感官触动——眼观、手作、耳闻多维联动,全过程育人——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教育闭环。
墨香四溢处,铁画银钩间。墨香漫过青春的纸页,民俗老师们以"春风得意马蹄疾"起笔,笔尖在宣纸上激起涟漪,少年们屏息临摹的侧影与碑帖上的古老文字形成时空叠影。
指尖生百态,麦香寄吉祥。揉一团黄土高原的麦香,非遗项目满江红花馍店的老师们指尖翻飞间,面团化作“千层莲花”“孔雀开屏”“金榜题名”,当孩子们把捧起一个个造型新奇的艺术精品时现场顿时绽放出了稚嫩的欢笑。
绳编香包通过直观呈现传统技艺,让学生在观赏中感受编织的精巧与文化,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作品融入校园生活场景,增强文化亲近感,成为了校园热门活动。
黄土塑乾坤,匠心传古今。取汾河畔千年沉淀的陶土,冯师傅示范人物造型的"三雕三塑",有中国娃,消防员,特警,西游记人物造型,被称赞"这才是真正的童趣传承"
红纸翻飞处,民俗跃然生。红纸上的刀工藏着四季轮回,杨光伟老师特意为学生的刻刀游走如蝶,各种图案从纸屑中跃然而出。
琥珀凝童趣,金勺绘乾坤。铜锅里的琥珀色糖浆,在樊师傅的铁勺里旋转成星河,当各种动物造型的糖画递到孩子手中,他们惊喜的神情恰似看见祖先用智慧熬制的甜蜜时光。
当非遗技艺遇上青春脸庞,传统文化便焕发新生机。当夕阳为校园镀上金边,有学生在说:"原来非遗不是老古董,是能触摸的温度,会呼吸的故事"。此次活动不仅让500余件学生作品成为文化载体,更在年轻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据介绍,介休市民俗协会将继续深化"非遗+教育"模式,让更多传统技艺走出深闺,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