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湖南、河北、辽宁、安徽四省发生的8起消防员伤亡事故令人痛心疾首。这些事故不仅暴露出极端火灾现象防控、空气呼吸器应急管理及建筑坍塌风险研判等关键环节的薄弱点,也为我们在灭火救援作战中敲响了警钟。深入剖析每起事故,总结教训,提出切实可行的注意事项、改进措施以及灭火救援战术预防方法,对于保障消防员生命安全、提升灭火救援能力至关重要。
1湖南长沙浏阳“1·14”火灾
1. 事故经过与注意事项
1月14日18时40分,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北盛镇车站路彩虹五金机电商行发生火灾。浏阳市金阳消防救援站在内攻搜救人员时,烟气方向突然发生突变,导致1名政府专职消防员牺牲、2名政府专职消防员受伤。这一情况警示我们,在进入火场进行内攻搜救时,必须时刻保持对火场烟气流动情况的密切监测。火场中的烟气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建筑结构、通风条件、火势发展等,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危险。
2. 改进措施
加强烟气特性训练(CFBT):增加室内烟火特性训练(CFBT),让消防员在模拟真实火场环境中,熟悉不同类型火灾产生的烟气特性,掌握如何根据烟气变化判断火势发展和潜在危险,提高应对烟气突变的能力。
增加内攻小组间的通信频率:内攻小组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要保持高度频繁的通信。例如,每15 - 30秒进行一次简短的信息交流,包括自己的位置、探测到的烟气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救援策略。
3. 灭火救援战术
多点位观察战术:在火场外部设置多个观察点,通过无人机、望远镜等设备,从不同角度观察火场内部的烟气运动趋势,为内攻小组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同时,内攻小组在进入时也要采取交叉掩护的方式进行搜救,一个小组前进时,另一个小组负责掩护并观察后方的烟气情况,防止烟气突然反扑。
2河北保定安国“1·26”火灾
1. 事故经过与注意事项
1月26日2时45分,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明官店乡西韩村一超市发生火灾。着火点在一楼超市,二楼还有居民在熟睡。安国市振兴路消防救援站在营救被困群众时,1名政府专职消防员牺牲、1名政府专职消防员受伤。其中,一位专职消防队班长表现英勇,不顾个人安危,先后救出三个小孩,但为营救剩余被困人员时再次冲入火海,不幸被大火吞噬。这种情况提醒我们,在有人员被困且火场危险重重的情况下,救援既要争分夺秒,又要冷静评估风险。
2. 改进措施
完善被困人员信息收集机制:到达火场后,要第一时间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年龄、身体状况等信息。通过询问周边居民、物业管理人员或者通过热成像仪等设备辅助判断,制定更为精准的救援计划。
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针对消防员在执行危险救援任务时可能出现的心理压力,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训练,提高消防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心理承受能力。
3. 灭火救援战术
分层分区救援战术:针对这种一、二楼均有被困人员的建筑火灾,应采用分层分区救援战术。首先,安排攻坚小组对一楼的火势进行压制,阻止火势向二楼蔓延。同时,组织另一组消防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安全通道或外部登高设备接近二楼被困人员,进行分层救援,避免盲目冲入危险区域。
3辽宁大连旅顺口“2·7”火灾
1. 事故经过与注意事项
2月7日15时52分,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居民楼发生火灾。旅顺口区迎春街消防救援站在营救被困群众时突发爆燃,造成1名消防员牺牲。李梦豪同志主动请缨参加内攻组,与队友进入起火房间搜救被困人员,救援中突发烟气爆炸,他不顾自身安危,用身体挡住了气浪,护住了身后队员,最终因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爆燃是火灾救援中的高风险情况,这要求我们在救援前必须对建筑内部的可燃物质、火势发展阶段等因素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判断。
2. 改进措施
爆燃风险评估流程标准化: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爆燃风险评估流程,在进入火场前,由指挥员、经验丰富的消防员等组成的评估小组,根据建筑类型、火灾燃烧时间、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物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配备爆燃预警装置:研发并配备专门针对居民楼火灾的爆燃预警装置,例如能够探测可燃气体浓度急剧上升和温度异常升高的传感器,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为消防员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
加强呼吸器应急管理培训:针对空气呼吸器等呼吸防护装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包括呼吸器的正确佩戴、检查、维护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更换和逃生操作等内容,确保消防员在面对突发爆燃等危险情况时能够正确使用呼吸器。
3. 灭火救援战术
逐步推进灭火战术:针对居民楼火灾,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避免大规模强攻。而是采用逐步推进的战术,先从外围使用水枪对火势进行压制,逐步向内推进,特别是对于可能存在爆燃危险的区域,要先进行冷却降温,待危险消除后再深入内部进行搜救和灭火。
4安徽宣城广德“2·17”火灾
1. 事故经过与注意事项
2月17日11时14分,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美童新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在火灾扑救过程中,钢结构厂房突然发生坍塌,造成1名消防员、2名政府专职消防员牺牲(火情突变)。钢结构建筑在火灾中的坍塌风险不容忽视,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必须提前对建筑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
加强建筑结构知识培训:组织消防员学习各类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结构在火灾中的性能变化规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消防员对建筑结构安全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建立火情突变预警机制: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对火场的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一旦发现火情有突变的可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消防员做好应对准备。
3.灭火救援战术
“先外围控制,后内部攻坚”战术:在对厂房火灾进行扑救时,应先集中力量从外围对火势进行压制和控制,阻止火势向周边蔓延,同时利用水枪、泡沫等灭火设备对火势进行冷却降温。待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谨慎地组织内攻,对厂房内的火源进行彻底扑灭。
“边观察、边推进、边转移”战术:在进入火场内部时,要边观察建筑结构的变形情况,边稳步推进搜救和灭火行动。一旦发现建筑结构有坍塌迹象,应立即组织消防员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人员伤亡。
5辽宁沈阳铁西“4·2”火灾
1. 事故经过与注意事项
4月2日17时许,沈阳市铁西区建设东路29号一综合楼发生火灾。消防队伍到场安全营救出41名被困群众。但在内攻搜救人员时,腾飞二街消防救援站站长王勋、班长宋思玉遇火情突变,被困火场,救出后立即送医救治,因抢救无效壮烈牺牲。这表明在火场内攻搜救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火情变化要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2. 改进措施
加强火情突变应对训练:增加专门的火情突变应对训练科目,如模拟不同类型的火情突变场景,如突然爆燃、建筑物局部坍塌、风向突变等,提高消防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
3. 灭火救援战术
弹性搜救战术:在内攻搜救时,采用弹性搜救战术,避免按照固定路线和模式进行搜救。消防员要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搜救方向和路线,一旦发现火情突变迹象,立即寻找就近的安全区域进行躲避,等待增援或根据新的指令行动。
预留安全缓冲区:在内攻行动中,为消防员预留一定的安全缓冲区,一旦发生火情突变,能够有时间进行应对和撤离。
多队伍协同作战:加强不同队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在复杂情况下能够相互支持、配合,提高整体救援效能。
每一次灭火救援行动都是生与死的考验,这些案例中的惨痛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不断完善救援技术、战术,注重每一个细节,提高消防员的安全保障,是在未来灭火救援工作中减少伤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经之路。愿所有战友们每次出警都能平安归来。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