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山西太原讯(郭晋成 杨润德)一部晋阳秋,感动三代人。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山西太原晋源区晋祠稻田书院和山东蓬莱慕湘藏书馆联袂奉献的反映太原县抗战历史题材的、入围新中国一百本红色经典小说的《新波旧澜》四部曲——《晋阳秋》《满山红》《汾水寒》《自由花》纪念版隆重面世,把人们重新带回那段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晋阳秋红色文化纪念馆也于近日落成开馆,省城各界纷纷前来参访,不少艺术家和网友都留下了珍贵寄语。
《晋阳秋》由作者慕湘写于1952年,1962年首次成书出版。不论是四部曲再版面世,还是开设晋阳秋红色文化纪念馆,都由稻田书院院长张建新出资倾力打造。晋阳秋红色文化纪念馆位于晋源区花塔村村委会东的白色小二楼院内。馆内张贴着《晋阳秋》的“红色记忆”,包括作者慕湘的生平简介、慕湘写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关于<晋阳秋>的话》、部分作者手稿、《晋阳秋》原型张人杰、《晋阳秋》记事、张建新撰写的再版后记,以及众多捐赠的书画横幅等。
慕湘(1916-1988),原名慕显松,曾用名渤霖、白林等,山东蓬莱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任华北军区青年部长、组织部长、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
幕湘嗜书如命,一生收藏的图书近四万册,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善本、珍本和孤本,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学术价值、鉴赏价值和文物价值。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国内私人藏书中都是极少见的。著名的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先生将幕湘与郑振铎、赵万里等八人,并称为中国当代“八大藏书家”,认为他们的藏书具有互补性,整合起来,能够反映自宋代以来各种图书版本演变的基本情况。慕湘将军逝世后,其家人遵照其生前遗愿,将其珍藏的36467册图书全部捐给了家乡蓬莱。1996年,慕湘藏书馆建成开放。
慕湘创作的军事战争题材的代表作《新波旧澜》四部曲,包括《晋阳秋》《满山红》《汾水寒》《自由花》四部小说,共130万字。作品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反映了从“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救国的艰苦斗争,综合描述了1937年至1940年前后青年时期的慕湘在山西的经历,真实、全面、生动地再现了太原县军英勇无畏的战斗场景,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晋阳秋》出版后于1963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播送,男女老幼、社会各阶层齐追听,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后被多家出版社再版7版。慕湘在写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关于<晋阳秋>的话》中写道:“我写作的最初动机,只是出于满腔愤恨,要为牺牲了的同志留下一点纪念……记录成一部小说,以此聊慰先烈英灵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慕湘和张建新的家族是有交往的,《晋阳秋》的人物原型之一张人杰就是张建新的爷爷。慕湘将军每次返晋,总要找他的爷爷叙旧。此次再版,张建新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征集和筹办工作。“为了追忆先辈革命精神,我想把这部红色历史巨著再次展现给世人,让大家阅读经典,重温历史,共同发扬革命传统,让先辈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机缘巧合,张建新得知在山东蓬莱有一座慕湘藏书馆,立即与之取得联系,随后启动筹建晋阳秋红色文化纪念馆。并在一周的时间内,策划了重读红色经典《晋阳秋》、革命文物和《晋阳秋》有关资料征集、革命事迹座谈会、纪念馆布展等一系列具体事项。
揭幕当天,慕湘藏书馆馆长罗燕千里迢迢而来,并宣读了慕湘子女慕丰安、慕爱军的一封信:“他的青春热血曾挥洒在这里,许多战友也牺牲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寄情于此,他对山西和山西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怀。他曾对我们说,山西是他的第二故乡。今天,张建新院长以及同事们,建立了晋阳秋红色文化纪念馆,是对革命历史传统的彰显,是对革命前辈英勇奋斗斗争精神的深切缅怀。”
自7月7日晋阳秋红色纪念馆成立以来,已接待慕名来访者近千人,甚至不少网友纷纷留下寄语。有网友把《新波旧澜》四部曲串联在一首诗句中:晋阳秋景甲天下,满山红处有人家,汾水寒深波澜起,遍地盛开自由花。馆长田保明说:“建立晋阳秋红色纪念馆,就是要守护好红色文化遗产,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激励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奋发有为,报效祖国。”杨润德 韩暖晴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