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陕西绥德讯(郭晋成 刘 涛 侯国强 董 辉)12月25日,陕西绥德县吉镇镇崖马沟村室外寒气逼人,但在村民马喜才的手工粉条作坊里却暖意融融,工人们按照各自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摊粉、搅拌、抖粉、捞粉、过水、上架,再经过冷冻、捶打,最后自然晾干。
陕北农村家家都爱吃粉条,每到冬季都要漏粉条,漏一次够吃一年。“机器粉条产量大,价格便宜,但是味道欠佳。我们村过去有不少技艺高超的手工漏粉师傅,我也是手工漏粉第四代传承人,因为手工漏粉用工多,挣钱少,很长时间都没有做了,我就想着办一个手工漏粉作坊,就是想让传统技艺回归,让农民冬闲也能挣钱!”马喜才说。
马喜才今年53岁,长期从事工程承包,平日有工程的时候,村民跟着他做工,冬闲了又跟着他一起做手工漏粉,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过去冬天在家里甚也不能干,白白浪费时间,自从开始做手工漏粉,年年冬天都有事做,今年冬天大概能干半个月多,挣个万儿八千不在话下。”漏粉师傅马世明边捶打漏粉勺边说。除了漏粉师傅,其他工人仅在冬季漏粉一项上收入也可达6000余元。
“做手工漏粉不能只是表面上用人工漏粉,更重要的是要用本地土豆磨粉,用本地土豆磨出来的粉漏的粉条瓷实,久煮不化,口感劲道。”马喜才对手工漏粉有着严格的品质把控。几年来,马喜才坚持使用本地土豆、自己加工粉芡、无其他添加、纯手工漏粉,做实打实的手工粉条。自从崖马沟村有了手工漏粉作坊,周边农户种土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大的土豆卖到菜市场,小的土豆除了留作种子之外全部卖到手工漏粉作坊。据统计,今年就收购了100余农户近30万斤土豆,为农民增收15万余元。
“随着市场的扩大,下一步不光要鼓励周边农户大量种土豆,我自己也想承包闲置土地大力种植,不仅让大家跟我一起富起来,还要打出崖马沟手工粉条的名气,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崖马沟手工粉条。”马喜才信心百倍地说。
吉镇镇副镇长张芸说,手工粉条是吉镇镇农民的主要产业之一,除了崖马沟村手工粉条外,还有上柳村、张家峰村等也在大力发展手工粉条产业,手工粉条已成为吉镇镇富民产业的名片。下一步将继续推广产业富民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村子和农户利用冬闲时节从事粉条加工产业,不断开拓县内外市场,有效拓宽群众增收途径。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