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沙祖康:2024年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开幕致辞 (2024年9月12日上午)

2024-09-12 20:07:26    来源:应急安全网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是今天开幕的“服贸会”13场高端主题论坛之一,也是本届“服贸会”的首场主题论坛。在此,我代表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外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热情支持召开本次论坛的众多单位表示最衷心感谢!

20104531462856905_2.jpg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气候贸易碳关税与绿色竞争力。这是当下国际经贸领域各方共同关切的焦点问题。论坛就此展开讨论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在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下,将气候行动纳入国际贸易,以征收碳关税的方式来制订国际贸易规则,这无疑是一项极具开创性的举措。在这一方面,欧盟和G7集团带了一个头。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新电池法等规则拉开了气候贸易碳关税的大幕,之后,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G7成员国相继考虑和推出“碳边境税”。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发达国家,都不是发展中的“全球南方”国家。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实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和行动,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无论多发达多强大都无法独立完成。这是国际社会共识,否则就不会有“巴黎协定”。“世界各国”当然包括所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排放责任是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制订国际间气候治理机制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不同能力原则。这些原则不仅要反复说反复强调,更要体现在制订国际规则全过程之中。

20112734747048844_2.jpg

在气候行动与国际贸易的规则方面,当下推行的气候贸易碳边境调节机制,是典型的“生产者责任承担机制”。鉴于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不同,国际社会应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共担”的原则,达成并据此原则建立碳排放责任机制,制订国际间气候贸易规则。这样的原则、机制和规则才符合气候公正转型,才能更有效的激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减排,实现气候目标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繁荣。

全球气候治理是为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气候行动”与“经济发展”必须相互兼顾,平衡推进。这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为了共同实现各国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对各方都有利。积极凝聚多边合作共识,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始终坚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气候变化目标和任务转化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4年以来,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和成效有目共睹。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围绕“碳排放管理”与“国际贸易”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作出了相应部署。从国务院15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及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均强调要“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互信”,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个人理解,所谓“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一定是公平、公正、合理的规则,并由各方共同参与制订或各方可以接受的规则。中国政府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双碳”目标的按时实现,积极推进“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的融合发展,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途径,提出“中国方案”。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气候贸易碳关税,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即,气候和环境问题与经济贸易越来越密不可分。以绿色低碳水平为特征的绿色竞争力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贸易规则。

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与碳足迹体系建设,推动高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是应对气候贸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及其创办的“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致力于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绿色经济发展,促进国际气候贸易规则对话,提高产业绿色竞争力,助力中国与国际社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

真诚期待中外与会嘉宾,借此机会,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促进建立全球气候行动与国际贸易的健康可持续机制献计献策,推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共同发展。

本届论坛还将围绕“城市和园区”“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场景产业合作”“生物质能源科技与产业”“绿色贸易与涉外法治”“碳中和行动与ESG创新”等主题,举办系列会议,启动多项行动计划,形成合作成果。

我在此预祝,上述系列主题会议圆满成功。

再次感谢各界嘉宾的热情参与。

谢谢大家!

(沙祖康,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荣誉主席)

(责任编辑 祝阅武)

[编辑:应急安全网]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15811513338
电话:010-85795675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 组织架构| 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应急安全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430号

京ICP备190223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688号

版权所有:北京匡正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