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说"三国风流",源于1800年前的历史,出自由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和由罗贯中编著的历史小说一一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两著作之间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都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缩影。其时间上,狭义为220年、广义为184年,即220年至280年。历经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体。三国鼎立,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调和,各派向死而生,为名利、地位、权力、压倒、占领和最终的统一,你死我活,群雄争霸,烽火连天,血洗大地。沧海横流,饿殍四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火烧连营,赤壁之战……,乱势出英雄,时势造英雄!透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后人应从哪个角度、站在哪个基点上去识别真假,鉴定褒与贬?这一问和内在的明亮,对于发展推进着的历史,对于千秋万代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意义!三国之议,众人参与,评论家数不胜数。纵观天下多奇智,在当代,以许峰老师的《诗评三国人物》最有特色。他的诗引发了一位诗评家的追寻和倾情书写一一邹中海!他阳光坦诚,勇敢有为,坚持正德正义正道,追求真知真理真缔,果断肯定著名军旅作家、爱国主义诗人许峰的《诗评三国人物》,正是历史公正的不可辩解的高水平的诗评代表作!因此,邹中海专门写了《许峰诗歌研究》多篇评论,发表在国内外的顶级平台。并提出了打造"许峰诗歌研究院文化航母"的理念。我凭着兴趣,追着看,领略到其中的奥秘。他何来那样的决心、勇气和本事,怎样去正确分析诗意与还原历史人物真相,彰显褒贬公正,光亮历史文化?此刻,全在感应之中。
一,以心力阅历,走通"三国"
不知情,便没有发言权。邹中海对许诗的理解,我认为是非常准确的。他自小也喜爱看书,特别喜爱看古典书籍。对《三国志》《三国演义》看过多遍,有了一定的领悟,与诗人许峰老师同一方向,走通了"三国"。
二,求实追真,判定褒贬
三国时期入演人物很多,为"风流人物"者不少。略数一大批:刘备、曹操、孔明、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吕布、刘表、孙权、袁绍、赵云、陆逊、马谡、徐庶、鲁肃、杨修、华佗、貂蝉……(名列不分先后),面对众多的主体人物,如何透过复杂尖锐多变的历史背景、残酷的处境及事件与人物的交织,予以如实的分析、公正的定论、褒贬的判断?
邹中海认为,许峰老师的这组诗,指明了方向,有清晰的线索,构思独特,非常高明,所以一是求实,挖掘亮点即可。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他说,有些事,在当时的环境中,很难简单地用"二元定律"或"背反定律"来判定对错。但不管怎样,我们在赞美英雄或抨击枭雄的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所承受的痛苦;二是要追真。他说,构成认知的基础有三,即:历史形象、时代形象与民间形象。民间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历史形象也不等同于历史真相,因为已无法还原。正因为这样,故必须追真一一看清真相;三是要向文评典范靠拢。他引述了周恩来总理原秘书纪东将军在《别样史学观支撑下的诗歌呈现一一试论许峰诗画古今人物的独特视角》一文中高赞:"将军文论纵横捭阖、说古道今,磅礴大气,文采飞扬"。邹中海认为,许峰老师《诗评三国人物》,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对三国历史人物有了独到的评价。认知上,要向许峰老师看齐。许峰老师这组诗《诗评三国人物》,对应人物,共十二首。为能获得更全面、更具体的感受,下面让咱们一起再来赏析,这组名诗名作:
(一)刘备
自诩正统谋皇柄,
假仁假义笼人心。
争得黄袍加身日,
遍地饥民伴残兵。
(二)曹操
生为一己皇权梦,
挟帝横征逆天穹。
三抔黄土枢囊处,
江山易主两手空。
(三)孔明
自古腐儒祭隆中,
歌功颂德辞赋穷。
安知武侯三国志,
裂分华夏为纪荣。
(四)周瑜
雄才本应建功勋,
三气断送壮士魂。
量窄毕竟非君子,
格小难有大局成。
(五)赵云
一杆银枪冠三军,
长坂坡上鬼雄惊。
忠心事主无二意,
暮年犹为儿皇征!
(六)陆逊
孺子出将镇江东,
敢将虎须气如虹。
火烧连营七百里,
天下臣服少年功。
(七)马谡
自视高深不觉醒,
倚虎宠幸啸山林。
志大才疏终有报,
皇业小命丧街亭。
(八)徐庶
孝护慈母在曹营,
一言不发苦栖身。
心有所属难新爱,
不添敌炉半根薪。
(九)鲁肃
貌憨胆识夺人心,
忠君义友不偏行。
虽无惊天功勋著,
厚重一生留好名。
(十)杨修
审时度势真精英,
妄猜君意遭灾星。
聪明反被聪明误,
血滴刀尖惨分身。
(十一)华佗
悬壸济世在人间,
艺高技娴法无边。
暴君疑心生暗鬼,
一代医圣命黄泉。
(十二)貂蝉
窃窕粉黛本抚琴,
却把国运绑自身。
香消玉殒随风去,
羞得男儿汗沾巾!
(关润喜)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