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如同一条玉带,在三峡库区的山间飘动,台子湾村就坐落在岸线山边。
村湾一处砖瓦新房亮眼,白墙蓝顶,简洁明亮,院子里摆着几个水缸、锄头和簸箕,墙角堆放着旧衣柜和一些杂物。“那些放杂物的地方等收拾妥当了,准备建个小菜园,种点自家吃的青菜。”75岁的周宗炎坐在门槛上,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
看着不远处挂满金黄柑橘的树丛,他转头对老伴说:“这么好的屋子,做梦也没想到会住进来。”
2024年7月9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当晚11点,土层滑动变形,大大小小的石块和树枝七零八落。周宗炎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村里连夜紧急组织群众转移,第二天山洪裹挟着泥沙倾泻而下,周宗炎的土坯房瞬间坍塌,化为一片废墟。
“看着家没了,我真的觉得天都塌了!”回忆起那天,周宗炎声音低沉,眼中满是痛楚。
周宗炎与老伴李凤英依靠种植4亩多地的柑橘为生,近几年接连遇到意外,让日子捉襟见肘。去年冬天的冰冻让柑橘减产一半,今年春天柑橘价格大跌,成本都难以收回。
“再难的日子我们都挺过来了,可这次房子塌了,手里一分钱存款都没有,真的没办法了。”周宗炎抹着眼泪,话语中透着无助。
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灾难过后,一股暖流迅速汇聚在村里,托起了这个家的新希望。
“宗炎叔,别着急!房子没了还能再盖,省、县都有帮扶,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村支书王俊的话像给周宗炎打了一针强心剂。
很快,周宗炎一家被列为重点救助对象。在政策支持下,他获得了房屋重建救助4.5万元、农房保险赔付3万元,以及过渡期的生活救助1.8万元。
不仅有政府援助,邻里之间点点善意也汇成大爱。“房子塌了,周叔你们一家先住我家。”邻居汤昌菊拉着李凤英和周宗炎,安顿好临时住所。
村干部带着施工队上山勘察,商量建房选址。“人家是来干活的,可把我们当自家人。”周宗炎说,“木匠、泥瓦匠一干就是一个月,一天都没耽误,搭房梁的工钱都没收。
与此同时,乡亲们也没闲着。大伙儿帮着搬沙、搭脚手架。砖一块一块地垒起来,房子一点一点地升高。不到4个月,一座崭新的砖瓦房拔地而起。
周宗炎翻开一本“暖心”账本,细数每一笔爱心支持:“政府各种补贴累计超过9万元,乡亲们你100元我50元,爱心接力凑了3万多元,就连砖钱也有人帮着垫付……是大家齐心协力,把我的家一点一点撑了起来!”
“重建不仅是重修房屋,更是重塑乡风文明的机会。”村支书王俊介绍说,在重建过程中,村里倡导孝文化,鼓励亲邻互助,把家庭与乡邻的温情融入到灾后恢复中。
爱心汇聚,点亮盏盏灯火。秭归县政府在原有补助标准基础上,平均每户提高了2万元,并将过渡期生活救助延长至180天。与周宗炎家一样,秭归县142户受灾严重的家庭都在政策支持下住进了新房,78户房屋修缮也全部完成。
夜幕降临,台子湾村灯光渐次亮起。周宗炎家的窗户透出暖暖的灯光,与对面山头的灯火交相辉映。他感叹道:“经历了这么多,这个小家是大家一起托起的温暖!”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