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处万里黄河的中游,也是海河水系的源头。流经山西境内的河流同样一步步从历史走来,讲述了属于这表里山河的经典年月。山西省河流分属于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其中流域面积大于4000平方米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前5条向西、向南流,属黄河流域,后3条向东流,属海河流域。在这所有的河流中,汾河是省内最大河流,长710公里,纵贯省内中部,是省内主要农业地带。
汾河发源于宁武管涔山麓,《山海经》记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山西,于禹门口下游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全长700多公里。《水经注》曾用“杂树交阴,云垂烟接……水流潭涨,波襄转泛”的文字描绘了汾水源头的景观。汾河之源的通行说法认为管涔山脉南麓东寨镇北楼子山脚下的雷鸣寺泉。2011年利用多种手段,重新勘测,得出结论,确定了从神池县延伸过来的一条沟道为汾河源头,该地处于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位于历史认定的雷鸣寺上游。
从汾河一路顺流而下,途径的都是山西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换而言之,因为有汾河的存在,晋人逐水草而居,繁衍生息,创造文明。《左传•昭公元年》讲诉了台骀在太原治理汾河的功绩,这也是关于汾河的最早记载。台骀作为先于大禹的治水功臣,以其疏导汾水,治理水患的英雄壮举,被人们称为汾水之神,“分野扪参次、山川奠禹先。”金人一首《台骀祠》中曾如此赞叹着他的造化之功,至今晋祠、汾阳、侯马等地仍有台骀庙,各地流传着台骀的传说。 在太原市阳曲县,金代诗人元好问见一雁因配偶丧于猎人之手悲痛自坠而亡,写下了“问世界,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绝唱。今雁丘亦在汾水河畔。 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的丁村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 而临汾市的洪洞县就是电影《我们村的年轻人》的取材地和拍摄地,电影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家喻户晓,歌词说的“你看那汾河水啊,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今日景色宛然。 春秋战国时期,“泛舟之役”“三家分晋”等历史典故都和汾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后,坐楼船泛舟汾河,恰逢汉军南征捷报传来,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唐宋时期,刘禹锡吟“叠鼓蹙成汾水浪”,姚合诵“汾河波亦清”,孙光宪咏“汾水碧依依”,众多文人的笔下,汾河水就是一种文化。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汾河沿岸尚有渔民专靠捕鱼为生,尚有“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的景色。孰料,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曾经水波浩淼的汾河水甚至一度断流。汾河哺育了三晋儿女,然而儿女回馈给母亲的不应是“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的落寞。近年,各地汾河生态治理工程相继展开,汾河水质逐渐改善,依稀可见昔时“汾河珠翠明”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人类怎样进化,水在人们生活中承担的作用都一直重要。现代社会,怎样处理与水的关系,对于现代人来说除了是智力上的考验,更是一种发展眼光的考验。如何在和谐中求发展,是一道永恒的大题目,如何打造青山绿水的美丽山西值得我们一直探究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