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素有龙壁之城的美誉!其是我国龙壁最多的城市,至今仍保留着龙壁有九座之多!其中:一龙壁四座,三龙壁一座,五龙壁三座,九龙壁一座。数千年来,龙逐渐成为了华夏民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古老文明的象征。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里,龙——这种古代人们想象中的动物,进一步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作用。人们也常用“九五之尊”,来称颂帝位。《易·乾》说:“九五飞龙在天。”意思是说“圣人首出万物之象”。所以,历代帝王都喜欢在器皿、服饰、用具上以龙为装饰。诸如:印玺、旗幡仪仗、宫室舆辇、画栋雕梁,乃至器皿玩具等,用以表示受命于天,代天而治。于是,用作建筑物的照壁之龙壁,也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它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建筑物,使其展现出更加肃穆、壮丽的风貌。若要论大同古城的龙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九龙壁了!驰名中外的大同九龙壁,在我国现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是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它比北京北海九龙壁约长一倍,建造时间早300年;比故宫九龙壁长三分之一,建造时间早400年,堪称“天下第一龙壁”。
这座九龙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建筑物,即代王府端礼门前的照壁。大同的九龙壁,为坐南朝北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长45.50米,高8米,厚2.09米。高出一般民房,显得十分巍峨壮观。此壁的建筑结构,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须弥座上平托九龙琉璃壁身,由于比例恰到好处,给人以一种稳重雄健的感觉。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拱六十二组,承托琉璃瓦壁顶。整个壁身,下部以青绿色的汹涌波涛、上部以蓝色的云雾和黄色的流云等为衬底。九条龙之间采用云雾、流云、波涛和山崖相隔与相联。壁面,特别是九条龙的龙体全为高浮雕制作,使每条龙突兀于壁上,大大增强了立体感。 从九条龙的布局和形态看,正中心一条是坐龙,为正黄色。在明代,正黄色为主色,象征着尊贵,为帝王所专用。此龙正对着王府的中轴线,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代王府的端礼门。龙身向上卷曲,龙尾伸向后方,似在端坐静观。中心龙两侧的第一对龙,是两条飞行中的龙,为淡黄色,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这组龙神情潇洒,大有怡然自得之态。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与第一对龙大致相同,形成了基本对称的图案。第三对龙为紫色,这是两条飞舞中的龙,其形态与前者大不相同,其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两端的龙),呈黄绿色,恣态飞扬,气宇轩昂。
壁前还建有一长34.9米,宽4.38米,深约0.8米的倒影池,由石柱围绕,中有一桥相贯,这在国内也不多见。每当阵阵微风吹过,满池碧水荡起层层涟漪,此时此刻,再看倒映于水中的九条巨龙,真像是翻腾于沧海碧空之间,更是气势磅礴,雄伟非凡。
关于这个倒影池的修建,在大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九龙壁建成后的一天,代王站在端礼门的门楼上,扶栏欣赏。忽然雷雨交加,有两个霹雳飞向九龙壁,在龙壁前出现了一个大坑,在龙壁后不远的金泊仓巷内露出两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别腾起一黄一黑两条巨龙,昂首向龙壁前大坑中喷注清泉。远看坑中,似有九龙飞舞嬉戏,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将水坑修成倒影池,将二泉修成二井,其水一甜一苦。从此倒影池便成为九龙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除了九龙壁之外,大同还有四座一龙壁,一座三龙壁和三座五龙壁。像这样世所罕见地将如此众多的龙壁集于一地者,谁敢不承认它是当之无愧的“龙壁之城”呢? 天下龙壁看大同,惊艳辉煌显魅力!小伙伴们,若是你对龙壁文化感兴趣的话,记得来大同古城游玩,细细领略一番龙壁文化的无限魅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