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遨游宇宙,从太空俯瞰蔚蓝色的地球;“穿越”到未来世界,感受2099年人类与AI的爱情故事……暑期的北京,各类科技艺术展览扎堆展出,依托智能交互、虚拟现实、数字多媒体等技术,全方位调动观众的五感,为观众带来深度沉浸体验,这类展览成为休闲娱乐和文化消费的热门打卡地。
在不少展览中,有趣的交互体验让作品仿佛有了生命力。走进“知觉的世界·罗密欧AI朱丽叶”展厅,观众可以游览“AI花园”,这是一个交互式声感光线装置,自空中垂下的仿生蒲公英散发着温柔的光,观众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能使蒲公英发出明暗不同的光亮。在作品《情绪几何4.0》前,当体验者双手握住互动装置时,系统会采集实时生理数据,计算生成因人而异的情绪几何图像。
借助科技与艺术的力量,观众的感官得以前所未有地延伸,获得新奇、梦幻的体验。在北京时代美术馆的“星河角落:步天歌”展览,观众可以聆听“天体乐章”,漫步“深空”,感知星河宇宙之美。在798艺术区,“漫无边界”航天艺术展通过25个沉浸式展区,呈现了火星场景、太空电梯、星际穿越、月海潮汐、虫洞力场等多元场景。
“目前数字视听技术突破了传统的‘视觉艺术’概念,数字艺术超越了视觉感知的范畴,向包括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甚至感觉在内的所有感知领域发展。”DAC中数艺创始人王泊乔说,“当前的许多艺术展览展现超越日常生活体验的场域,给观众营造了独特的美学体验空间和精神栖息地。”
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在不断重塑展览的玩法。在今日美术馆,“遗失的幾米世界”沉浸式互动画剧展以手机小程序串起了整个展览。观众在入场时扫描二维码,开启拯救月亮的旅程。在“幸运大楼”前,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R互动,获得带有翅膀的照片。在“码头戏院”里,可以选择将手机里的鱼儿“放生”在水池里。
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谈到,一方面,艺术创作本身的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借助计算机制作、生成与呈现的艺术作品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与普及。另一方面,艺术也在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积极跨界融合,涌现出天文、生物科学等主题的艺术展览,让观众在逛展览的同时,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不过,在众多科技范儿十足的艺术展览得到观众青睐的同时,一些以新技术为噱头,内容和形式粗糙的展览受到了观众诟病。“有的展览为了迎合观众和市场需求,纯粹为满足观众感官上的刺激,过分强调技术、互动和声光电效果,缺乏独特的创意和对美学的追求,很难引起观者情感上的共鸣。”王泊乔说,很多号称“科技艺术”的展览跟艺术几乎没有关系,甚至粗制滥造,“山寨”模仿国外作品。“创作者在追求炫酷感官刺激的同时,更要追求审美和思想的深度,积极探索并建构艺术科技美学体系。”
(原标题:科技艺术展追求炫酷更要走心)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