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0后”钳工绝技傍身:维修精度控制在0.01毫米
“90后”钳工绝技傍身:维修精度控制在0.01毫米
曹宽在工作中。吉林石化供图
(爱国情 奋斗者)“90后”钳工绝技傍身:维修精度控制在0.01毫米
中新网吉林7月15日电 (石洪宇)高温一阵阵袭来,曹宽仍要穿着长袖工装、戴上安全帽巡视厂区内的各式设备。有时,他还要拿出专业的“听诊器”,走到某个机器旁,仔细聆听其内部的声响。
曹宽(右)在工作中。吉林石化供图
曹宽供职的吉林石化被称为“新中国化工长子”。1992年出生的曹宽工作时间不满5年,目前是吉林石化建修公司钳工班长。
曹宽在工作中。吉林石化供图
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对曹宽来说有很大不同,他能够发现设备出现故障的前兆。“防患于未然更重要,化工企业追求大平稳出大效益。”他说。
高温环境下在化工厂区内巡视很辛苦。曹宽需要几次从两个管道中间的缝隙穿过,也要弯腰侧身查看逼仄空间内设置的机器。有些设备本就一直高温运转,曹宽穿过时要小心谨慎。
高温、油污是曹宽日常工作必须面对的环境,而精湛的技艺则让他成为全国石油化工行业技能大赛钳工冠军、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钳工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他可以把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粗细的七分之一。
曹宽举例介绍,虽然化工厂看上去比较“粗放”,实际上机组、各类设备非常精密。“维修精度在0.01毫米时,设备能正常运行3年。但钳工马虎一点,把精度变成0.015毫米,那么设备能正常运行的时间就只能是1年。”
曹宽说,对化工厂来说,生产是一条流水线,如果故障造成停机,原料会直接消耗或损毁。“可能一分钟就损失十几万元。”
他还记得,机组曾出现“抱轴”故障,生产线停机。曹宽与几名同事连续工作了24小时,他们在狭小的空间内将损毁的零件及边缘铲除,再以高精度作业标准留出空间,最后将修好的轴承安装完毕。
“给我们的时间是36小时,我们抢回了12小时的损失。”曹宽说到此处很是自豪。
曹宽称,他只是厂里的“一名新工人”,他的师父李永翔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更能体现钳工这个群体。
当时,李永翔交给他一块铁板、一张图纸,让他手工做10个形状完全一样的扇形铁块。铁板有10毫米厚,更苛刻的要求是每块重量误差不能超过0.2克。曹宽“长”在操作台上起早贪黑地干了5天。
任务完成了,一检测,重量误差还不到0.1克。师父告诉他,这样的精度和专业要记在心里。“钳工就应该是精度的代名词。”(完)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