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太原讯(郭晋成 通讯员杨润德 梁月仙)8月3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承办的“文昌佑才 前程似锦”系列文化活动在晋祠博物馆隆重举行。一支身着传统服饰的仪仗队从晋祠启程,途经水镜台、会仙桥,抵达文昌宫,再现古代士人进取的精神风貌,拉开了这场传统文化活动的序幕。
古朴的文昌宫内,一场庄重典雅的传统祈福仪式随之展开。击鼓开礼、奠献玉帛、状元焚香、行诵疏文、献文佾舞等环节尽显传统韵味,特别增设的“唱榜簪花”环节,更是传递出对学子勤学精神的嘉许。活动现场,扮作国子监祭酒的演员诵文:“时序仲秋,万物皆盛,天运乙巳,功成名至。宝地晋祠,嘉宾咸集,神哉文昌,普照乾坤。”
作为晋祠博物馆创新实践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以“文昌佑才”文化品牌为引领,系统打造“三步曲”年度特色文化活动体系:二月初三文昌诞辰祭典传承文化根脉、六月金榜题名盛典见证学子硕果、八月前程似锦仪式开启人生新篇。这一体系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沃土,通过仪式感召、精神激励与成果礼赞,为不同阶段的青年学子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与正向价值引领。
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始建于北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祠庙式古典园林,祠内现存宋、元、明、清等时期各式建筑100余座。其中,文昌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扩建。此次活动也是博物馆活化利用文昌宫等历史建筑、深挖文化内涵的重要探索。
“我在高考前一天来这里祈愿,高考超常发挥,考上理想大学,今天是来这里还愿的。”学生周洪民的话语道出了活动与学子间的紧密联系。晋祠博物馆公众接待部副主任杨成雯表示:“这次活动,我们深入挖掘晋祠千年的文脉和文昌帝君象征的智慧和学问的文化内涵,通过这种传统仪式的呈现,肯定了学子们勤学的精神。”
此次活动旨在寄托对广大学子勤学向上、立志成才的美好期许,传递崇文尚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价值,是“以文化人、以文育才”,助力青年汲取传统智慧、坚定文化自信、书写时代华章的生动答卷。同时,作为太原市文物系统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的具体实践,它也为探索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的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