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工务段阜阳西高铁线桥车间对阜阳西站岔区病害进行整治中,根据一张工单,阜阳西维修工区对作业内容、作业量、质量目标等清单一目了然。当天,他们对N125号道岔尖轨与基本轨间隙1.3mm病害进行道岔工电联整作业,共改道18只。作业完后,工长将质量回检情况填入工单,反馈车间分析组,录入工务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进行销号。
阜阳西维修工区所使用的一张工单,正是该车间突出“派工单”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核心、最基本的落脚点,落实“全过程管控、全要素优化”原则,实践“741”维修体制改革,是提高设备质量、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探索。这一做法联起了车间和作业层,实现了管理和现场的有机统一,将以往作业层“单打独斗”的情况变为现在的以车间为主导,消除了工作质量底数不清、口头传达遗漏部分信息等问题,体现了车间主任“既带兵又打仗”的特点。
作为派工单的主要实践者,阜阳西高铁线桥车间主任张海宁感触颇深的说道:“派工单质量直接决定了车间管理的水平、作业质量和作业目标的实现。简单说,就是由车间统一制订工作计划,下发工作内容、工作量和目标,实现作业地点、作业内容、作业方案、作业量化、作业流程、作业项目‘六个一致’。”
小工单带来大效率。班组长只需在作业完成后将工单反馈车间,车间作为“大脑”,抓住了高效管控线路设备的检、修、验关键环节,全面掌握管内所有设备质量情况、目标兑现率,分析确定维修工作重点,打通了维修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工班长,我们一心想把现场的活干好,把设备病害消灭掉。在以前,每天最头疼的就是怎么给车间完整、清晰地说明当天的作业量和病害处置情况。”提到工单制,该车间副工长丁冲介绍,车间成立了专门的分析组,我们只需要把工单反馈给车间,把剩下的时间用来思考作业组织、应急处置等现场工序就可以了,也给我们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为确保“派工单”效果,该车间每月末对作业情况进行全覆盖评价,对责任工区及个人进行奖惩。通过激励考核和日计划、月计划的兑现情况,派工单成为该车间指导生产、提升效率、优化管理的有效抓手。
今年以来,该车间管辖的设备质量明显提升。截至6月25日18时,辖区京港高铁、郑阜高铁223.152公里线路、168组道岔全部实现“零故障”,线路平顺性、行车安全性及旅客舒适度三大核心指标全面跃升,取得了近年来车间设备质量管理最好成绩。(张林伟 陈海涛)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