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新年首次集体学习聚焦“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大变局的科学论断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几次大变革都处于大变局时代发生。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到共产主义社会,每一次大变革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和方向,推动人类历史走向新的高级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以独特的睿智和远见卓识看到了全球百年大变局的形势变化,并作出了科学论断。2014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军事领域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时进一步强调:“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对世界格局做出宏观判断;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二战以来全球主要战略和当前世界政治格局
关于百年的说法有很多。我们看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结束的1945年起到未来的2045年的时间中,更为接近当下人类社会的现状和对当前的社会作用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各大国战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政治格局。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下,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全球国际关系重大变革,以多边机制方式探讨解决国际争端,和平成为主要选项;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计划提出了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支持了欧洲国家的复苏,并加强了美国与西欧国家的关系,对欧洲国家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定了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世界银行成立及国际货币基金采用固定汇率制,美元被选为国际储备货币,而其他货币则与美元定立固定汇价,美国保证每美元可兑换成若干重量的黄金;核武器军备竞赛使美苏成为最强大的核国家,导致长期紧张局势,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结束,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代,世界格局也由美苏两极格局变为一超多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全球化、融合化趋势。
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各大国,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以自己不同的实力,扮演了不同角色。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推动下,全球商品、服务和生产与数据的流动规模与形式不断扩大,数字经济逐渐引领潮流。全球范围的流动性资产过剩,导致全球的资产价格波动,资金过剩、优质资产缺乏,经过新冠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已经逐渐复苏,但是地缘政治导致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新兴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不仅加速了社会的前进,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各大国战略。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交流融合。当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技术、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文明的融合与互鉴,成为人类新的选择。
三、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的任务与要求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强调“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9月14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的生产力。
创新一直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国家战略重点和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时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四、新时代,中国国家战略创新进入新境界
新时代,中国取得了良好发展成就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战略创新从未止步。在确立新任务之后,不断从全方位完善优化,形成了多层次的战略体系和实施计划。经过几年的实践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显示了科技实力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从2013年的59.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26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年均增长率超过6%。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横向比较,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5G网络,5G基站数量超过180万个,移动通信技术从3G到5G,在人工智能、量子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价值、数字经济规模、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数字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在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福建号航母的下水,标志着中国航母制造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获得了国内外客户订单,打破了国外垄断。
中国战略新高度:超越大国战略竞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已经75年。75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勇前进和勇于创新,到今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瞩目的东方大国。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战略发生了全新的改变。既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一脉相承,又有更多创新优化和完善。
从新时期发展到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等。
2023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布林肯时指出: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他鲜明指出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切,超越了大国战略竞争,显示了中国国家战略迈向了崭新的阶段,进入了全新境界。
古人云“胸有卓识,敢远见”。纵观二战结束以后的全球各大国的战略及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不仅站在中国和中华民族复兴角度,而且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未来世界文明的角度,显示了独特卓越的远见力和高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的未来趋势,超越了大国间的竞争,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也必将引领中国的国家战略在新境界中继续乘风破浪,奋力前行!(文/崔传桢)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