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召开“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周天伟在会上表示:“基层一线是公共安全的主战场,是应急管理最基础的地方。”他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因地制宜,推进乡镇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强化保障,激发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居安思危,不断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固本强基,以“小网格”助力“大安全”。
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关口前移
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专题会议等多次对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和力量建设、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整合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基层防风险,夯实基础强能力,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作出批示,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切实筑牢基层防线。10月11日,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专题传达学习《意见》精神,围绕“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开展专题研讨。11月14日、15日,该省设置学习贯彻《意见》视频直播培训班分课堂121个,共4453人参加培训。
为确保《意见》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该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消防救援局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协作机制,统筹协调推动全省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该省应急管理厅分管负责人率队赴霍山、肥西等地开展专题调研,结合该省实际,起草《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征求省直相关单位及各市县意见建议。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工作导向,去年以来,在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滁州市全椒县大墅镇、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等地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试点,开展南北片区研讨交流,积极总结推广基层典型经验做法,实施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和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应急组织建设扩面提速。
立足实际巧解人员机构等问题
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绕不开人员、机构、资金保障等问题。近日,宣城市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应急消防能力建设的通知》《宣城市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站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其他地区积极学习“狸桥经验”,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消防能力,打通应急消防管理“最后一公里”。
“狸桥经验”,重在“整合”。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应急消防站有工作人员26名,承担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等任务,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排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等应急管理工作。
2022年,狸桥镇试点“一镇一委一站”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建成镇专职消防救援站。“但是,我们很快发现,消防站职能单一。要解决基层人员少、力量弱的问题,还得进一步整合。”施光耀是狸桥镇党委副书记,也是镇应急消防站站长。他告诉记者,该镇将镇安监站、城管中队、水利站、林业办(森林防火队)等多个部门迁到镇专职消防救援站所在地集中办公,整合成立镇应急消防站,由镇党委副书记统筹管理。
在该镇应急消防站建设过程中,镇政府自筹资金140余万元,用于办公楼翻新及购买消防车、消防器材。目前,该站储备应急物资12000件(套)。正如宣州区应急管理局局长丁卫银所说:“成立镇应急消防站,没有增加人员编制,通过整合充实力量,实现‘1+1>2’的效果。不仅如此,资金投入也少,真正做到花小钱办大事。”
随着改革的深入,该省各地清醒认识到,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肥西县桃花镇是该省最先设置镇应急办的乡镇。早在2020年8月,肥西县委编办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县14个乡镇(园区)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明确有工业聚集区的乡镇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人数不少于6人,无工业聚集区的乡镇设置人数不少于5人。桃花镇应急办通过抽调、招聘,配备10名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精干力量。
肥西县的实践无疑为该省其他地区开了好头。近年来,该省应急管理厅多次组织其他地区到肥西县桃花镇实地调研学习。随后,该省多地纷纷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建立完善乡镇应急管理机构。
2022年9月,安庆市宿松县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乡镇应急机构、编制、责任体系和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保障,要求每个乡镇(街道)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加挂消防工作站,至少明确3名在编在岗的应急管理人员。目前,该县共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83名,实现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挂牌和专兼职人员到位“双落实”。
淮北市濉溪县按照“1+6+11+N”模式布局基层应急站点,即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组建6个镇级消防站、11个镇级应急救援站,N个村级微型消防点,切实破解“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困局。同时,统筹县应急管理、消防部门和乡镇属地部门职责、资源、力量,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县应急管理、消防部门分管责任人任副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目前,该县镇、村拥有应急、消防专兼职队员近2000人,年均处置各类灾情险情超过1000件次。
截至目前,该省1522个乡镇(街道)均已明确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工作机构。
以考核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
基层是防灾减灾的第一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
2024年2月,安徽多地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2月21日10时,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朱仙庄村灾害信息员王媛发现商业街钢结构大棚积雪较多,存在垮塌风险,立即上报。镇、村随即疏散人员,在商业街进出口设立警戒线和警戒标识,禁止人员进出。当天15时许,该大棚北侧倒塌,面积约1000平方米,因提前疏散管控,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4年7月14日,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淮上村灾害信息员程健在巡查中发现,淮河干流淮南段水位上涨过快,可能威胁村庄安全,随即向镇防指汇报并提出人员转移建议。征得同意后,他根据安排迅速组织将淮上村509户1963人紧急转移安置。7月20日,洪水淹没淮上村,因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可以说,在紧急时刻,有基层灾害信息员及时“吹哨”,才能化险为夷。目前,该省各市均已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并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业务培训,提高灾害信息员队伍素质。滁州、六安、芜湖、铜陵、淮南等地着力提升灾害信息员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芜湖市有灾害信息员2000余名,实现了所有镇(街道)、村(社区)灾害信息员AB岗全覆盖。2023年2月,芜湖市应急管理局、财政局联合印发《芜湖市灾害信息员考核细则》,明确对灾害信息员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等次为优秀的予以通报表扬,同时可享受每人1100元的一次性奖励,考核等次为合格的可享受每人600元的一次性奖励。
淮南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联合制定了《淮南市基层灾害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每季度对信息员工作开展一次考核,年终开展总评。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对信息员发放通讯补贴,每半年发放一次。其中优秀等次全额发放,良好等次按照70%发放,合格等次按照50%发放,不合格等次不予发放。同时,设立10个至15个创新工作奖。经年终考核评审,对在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之余,积极创新、成绩突出的信息员,每人奖励500元。
考虑到灾害信息员时常身处灾害现场、灾情一线,近年来,淮南市应急管理局划拨专项资金逐步为田家庵区、潘集区、淮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县区(园区)灾害信息员配备应急装备,提升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防护能力,助力灾害信息员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查灾核灾等各项工作。淮南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科副科长李石磊说:“我们计划利用2年到3年的时间,实现对所有县区的全覆盖配备。”
预警“叫得应”物资“供得上”
安徽省始终将强化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作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目前,该省依托消防救援、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专业救援队伍,推动整合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社会救援力量等,建成乡镇级应急救援队伍1612支,有队员5.8万人;设立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1096个。
平则虑险,安则虑危。位于皖南山区的宣城市,易受台风、强对流天气、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影响。如何在断路、断网、断电“三断”情况下迅速开展应急救援,保障高风险偏远山区群众生命安全?
2022年8月,该市宣州区溪口镇一位养鸡专业户在山上被毒蛇咬伤,因交通拥堵无法及时转移就医。了解到情况后,该市应急管理局协调派遣无人机“空降”药物血清,使农户得到及时救治。该市应急管理局在这一实践中受到启发。当前,该市应急管理局在150个高风险偏远山区自然村配备了82部天通卫星通讯设备,正积极推进高风险偏远山区无人机应急救援投放点建设项目。
宣城市应急管理局经过前期摸排梳理和专题实地调研,明确在全市设置不少于150个无人机投放点,利用闲置屋顶、稻场、空地等设置停机坪,设置二维码,逐一对应经纬度、应急联络人、应急电话等重要信息。“受困区域人员通过卫星电话告知需求,安全区人员利用自带通信无人机将所需物资投放到相应点位,不仅确保紧急情况下‘叫得应’,也能保证物资‘供得上’。”该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江政义说。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停机坪施工建设阶段。
2024年,阜阳市阜南县进一步完善“十五分钟应急救援圈”。2022年,该县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经开区管委会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阜南县应急消防力量建设实施方案》后,完成28个乡镇及安徽阜南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阜南经开区)管委会应急消防工作站挂牌和基本建设任务,28个乡镇专职消防队、8个乡镇应急消防救援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2024年3月21日,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阜南县在前期应急消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增建2个应急消防中心站(分别为城西站、曹集站),每个站点配备专职人员8名,并分批对10个站点开展营房建设。据悉,阜南县政府给予每个站点30万元补助用于营房建设经费,同时每年每站拨付运维费用60万元。
这样一来,10个站点配合县消防救援大队辐射全县28个乡镇及阜南经开区,构建起“1+10”格局的“十五分钟应急救援圈”。
“十五分钟应急救援圈”建成以来,该县乡镇应急消防救援队伍执行灭火救援任务1756次、社会化救援2169次,抢救财产价值3500余万元。除火灾扑救,在提升基层火灾防控效能方面,“十五分钟应急救援圈”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各站点累计排查单位场所3.98万家次,提示整改隐患6430处,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536场次。
以“小网格”带动“大安全”
为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直达基层、直达末梢”,该省各地积极谋划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
针对夏季气温升高、雨水增多的情况,滁州市天长市各乡镇(街道)根据网格划分,针对性开展安全检查。杨村镇小关社区网格员郁培东在安全巡查时,发现辖区内有一家生产铝制品的小作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隐患。“小作坊内,随处可见产生的铝粉,电线私拉乱接,设备设施不防爆。”郁培东将发现的问题立即上报杨村镇政府。该镇应急管理、消防、公安等部门当天便赶往现场,关停了这家小作坊。
2023年12月20日,天长市委、市政府印发《天长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后,推动逐步建立覆盖全员、责任明晰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天长市提出,市级层面为一级网格,各乡镇(街道)、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牛湖新区、市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为二级网格,生产经营单位为三级网格。每一网格“定区域、定岗位、定职责”,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该市安委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成员会议,分析网格安全形势,并协调解决网格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2024年5月21日,合肥市肥西县安委会制定印发《肥西县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乡镇(园区)、村(社区)及工业园区、相对集中的村民组(片区)或生产经营单位和风险隐患场所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格,明确各网格责任人、责任区域、监管任务、处置流程,做到“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形成上下贯通、全覆盖、无死角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
《办法》指出,在辖区内,以村(社区)或工业园区为基本单位,划分若干个管理责任网格(以责任网格为块),以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部门为主线(以行业管理为条),实行乡镇(园区)、村(社区)及行业主管部门“条块结合”的网格化管理。各乡镇(园区)编制《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区域图》,标明每个网格位置、区域范围、责任人、重点监管单位等基本情况,第一、第二级网格设立网格长或负责人,第三级网格应指定专人为网格员,负责所属网格内的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县政府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园区)年度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奖优罚劣。
肥西县安委办主要负责人郭季文介绍,该县力争通过网格化管理,构建起各级职责清晰明确、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格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以“小网格”推进“大安全”,打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周天伟表示,下一步,该省应急管理部门将按照《意见》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着力解决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有缺失、应急处置能力弱、支撑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夯实应急基础、增强应急力量,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确保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宣传教育、预警“叫应”、灾害事故先期处置等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