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京津冀地区应急管理政策协同现状及一体化建设优化建议

2024-05-21 11:00:48    来源:应急安全网    

应急管理政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应急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减轻灾害损失、恢复正常秩序具有决定性作用。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群,其应急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语言大数据的政策文本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该地区的应急管理政策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应急管理政策协同与一体化建设

政策协同是京津冀地区应急管理政策的核心特征之一。三地政府通过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加强了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政策协调与合作。例如,建立了京津冀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信息,研究解决跨区域应急管理问题。此外,三地还共同编制了京津冀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为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一体化建设方面,京津冀地区致力于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例如,建立了京津冀应急物资储备共享体系,统一管理和调配区域内的应急物资,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同时,三地还加强了在应急通信、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了整个区域的应急管理水平。

加强跨区域应急联动与协作。

语料信息显示,京津冀地区出台的多个应急管理政策涉及跨区域应急联动与协作。具体包括《京津冀冰雪灾害天气交通保障应急联动预案》《京津冀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工作纲要》《京津冀重点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凤河—龙河流域)》《京津冀交通运输区域联勤联动协作办法》及《京津冀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监察合作意向书》等。此外京津冀地区各地出台的应急管理相关政策文本中也提到了要加强区域应急联动,例如《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中提出健全完善首都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京津冀应急协作,签订京津冀应急救援协作框架协议、京津冀救灾物资协同保障协议;《河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中提出要深化京津冀在应急宣教、专业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开展京津冀应急领域标准化工作。2024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同联动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求,到2025年京津冀区域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点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应急处置协同联动能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京津冀区域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完备一体联动、务实高效、智能辅助决策”的联防联控体系全面建成。

、创新驱动与科技支撑赋能应急管理

京津冀地区较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例如,

天津市系统开发建设了天津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天津市多尺度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服务平台,一体化气象业务平台、地质灾害“三级四层”网格化监测预警系统、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终端等系统的建设运行,有效提升了应急管理和辅助决策保障能力。此外,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突破,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北京市以“智慧应急”为抓手,重点建立森林防火要素信息大数据库、科学构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方法、配备森林防灭火现代化通信装备、研发部署森林火灾扑救指挥平台、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河北省搭建了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体框架,实现了省应急管理厅与多部门监测预警系统互联互通,初步建立了以自动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应急管理工作新模式。三地还加强了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科研创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在人才培养方面,京津冀地区加强对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例如,设立了应急管理专业学位,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急管理人才。同时,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在职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

重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

政策语料显示,京津冀地区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并且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社会应急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北京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规划中提出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终,不断激发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性,努力构建人人有责尽责、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天津市提出完善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技术服务体系,鼓励技术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检测检验、教育培训等技术咨询服务。此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河北省在“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中提出实施智慧社会动员,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实践方面,京津冀三地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应急演练。一是开展实战演练。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在平山县组织了京津冀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的实战演练,以提高社会应急力量的救援能力和协同救援水平;二是建立现场协调机制。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启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积极沟通,共同引导京津冀三地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抢险救援工作;三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参与。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5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参加了实战演练,携带专业救援装备,根据专业特点分工协作,开展了多项救援科目演练。

应急管理政策协同与一体化建设是提高区域应急响应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灾害应对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京津冀地区,这一建设尤为重要,因为该地区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需要三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形成合力。作者从以下八个关键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政策制定与协调。京津冀三地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应急管理政策框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应急演练;二是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三地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包括灾害预警、应急资源分布、救援队伍状态等;三是联合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联合应急演练,提高三地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同时,通过培训提升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资源优化配置。通过一体化建设,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包括物资储备、救援设备、专业人员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调集资源;五是法律法规协调:确保三地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互协调,为应急响应和救援行动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六是公众参与与教育。京津冀地区应该加强公众应急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参与应急救援的意识;七是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京津冀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包括定期的区域应急管理会议、联合应急指挥中心等,以促进三地在应急管理方面的紧密合作;八是评估与反馈:建立应急管理效果评估机制,对应急响应和救援行动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应急管理策略和措施。

本研究是2023年廊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23029059)“基于语料库的京津冀地区应急管理政策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疆卫,博士,华北科技学院教师,应急语言服务研究与实践中心负责人。

[编辑:王丁桃]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15811513338
电话:010-85795675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 组织架构| 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京ICP备1902239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430号

版权所有:北京匡正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