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时如何把握好分寸?
文/ 刘国昌
在媒体编辑部里,一些主编常对记者编辑说,写稿、编稿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分寸不好,稿子无光啊!
分寸把握得如何,是衡量稿子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交流一番。
一、何为分寸?
分寸者,指的是说话、写文章或做事情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从哲学上讲,就是要注意把握好“度”。“不及”和“过于”,是围绕这个度的出现的两个极端、两种现象,是没有把握好分寸的具体体现。
在我们工作生活中,没把握好“度”、没分寸的事情时有发生;写文章中也常有这种现象,“写得不到位”“写得过了头”等毛病经常在稿子中出现。
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例1:
“默然姐姐,28天连续加班,没换过衣服,没洗过头。在执行局干警的心中,她就是女神、女超人……”
点评:
28天连续加班,没换过衣服,没洗过头。这写得过头了,也不近人情,让人生疑。
例2:
“汪菊立,今年28岁……多年来,她一直寻找她的妈妈,她的丈夫也帮助找。一年、二年、五年……十几年过去了都杳无音讯。“
点评:
十几年过去了都杳无音讯,汪菊立才28岁,他们何时结的婚?时间上不合逻辑。
例3:
“激励图书馆上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永向前,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性积极工作,全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南京新篇章。”
点评:
以上话语没有错,但用在图书馆全体馆员上不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话是作者硬写上去的,实为不妥。
以上3例各有各的情况,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在“分寸把握”上出了问题。
二、把握好分寸的两个要素
如何把握好分寸呢?以下两个要素值得注意——
1.处理好各式各样的分寸。
写稿子会遇到诸如长短、褒贬、简繁、虚实等关系,处理这些关系也要注意分寸。
在长短问题上,注意“写不过长,能短则短”。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些重大、深度的报道,篇幅需要长一些。但就一般情况来说,“写短”是新闻作品的一个必然要求。诚如一位老报人所说:“与其长文无人看,不如短稿入人心。”
在网络时代,记者写稿时不要老想着怎么写长,应该多琢磨如何把稿子写短。要注意把握好“写不过长”的分寸,多写短稿,力求短中出新。
在褒贬问题上,注意“褒不过誉,贬不过分”。
写先进人物、写典型经验,按照“平实”的原则去写最好。这样写出来的报道,人们爱看,可信度高。反之则不然。
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令人点赞。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分。一过分,就会起副作用。
在简繁问题上,注意“描不过繁,例不过多”。
三言两语,几笔带出,画龙点睛,才是恰到好处。还是郑板桥所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写稿子离不开举例。用例子来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用例子来体现一个人的品行。例子的作用大矣!然行文时不能举太多的例子。例子一多,到让人觉得是记流水账,没味道。
2.仔细掂量,斟酌词句。
把握好分寸最终要在词句上体现。
比如评估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可以有多个词语供选择:成绩不小、成绩较大、业绩突出、业绩显著……
再如写对干部的反映,写到什么程度要细细斟酌,如“这个干部还行”“这个干部不错”“这个干部是好人”“他为大家干了几件事”……
面对这么多的选择,选哪一个为好呢?这就要反复掂量,把那个恰如其分的选出来,然后再斟酌词句。
小结语
把握好分寸,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文风问题。文章写得有分寸、得体,反映着作者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举凡有志为文者,当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力求不断有所进步与提高。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