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北京,寒意渐浓,2025能源转型大会暨中国新能源与电力能源技术装备论坛专题会议于2025年11月23日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会议厅隆重举行。

本次专题会以“加快企地协同创新,共谋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电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北京电源行业协会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的数百位领导、专家与行业代表,共同围绕全球能源转型大势下的技术突破、产业协同与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智慧碰撞。特邀政商主持人杨青主持了论坛会议。

一、群贤毕至,共绘能源转型新蓝图
当前,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正成为驱动电力能源领域深刻变革的核心引擎。此次论坛旨在汇聚行业智慧,聚焦新能源与电力能源技术装备核心议题,为产业高效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嘉宾有:

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先生(中),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副秘书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清大智库副主席王立社先生(左),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理事长其鲁先生(右)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电网特高压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书豪先生(中),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会长尹鲁章先生(左),中国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专家智库首席专家王其英先生(右)

国家电网信息中心、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互联网中心副主任张扩金先生(右2),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监事长、党支部书记邢延刚先生(右3),原北京军区司令部信息化部主任杨富先生(左2),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处副处长张金辉先生(左1),中国电源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罗会明先生(右1)

出席本次论坛嘉宾还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电气专业咨询设计总监王新芳女士,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何恩超先生,北京市党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宏刚先生,北京联合智业研究总院总院长、北京企业投资协会会长陈勇先生,以及国家能源集团、中国新能源投资集团、中国国际新能源投资集团、国家电网、中石油集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赛迪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企业代表,以及新雷能、动力源、北汽福田、汇众电源等副理事长、理事、会员单位领导、专家、负责人近200余人参加了论坛大会活动。

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监事长、行业党支部书记邢延刚先生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
他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邢延刚指出,电源产业是能源体系的“心脏与血脉”,当前正面临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的历史性机遇。他分析了风电、光伏大规模并网对电源设备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5G、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催生的巨大市场空间,预计2025年中国电源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7300亿元。邢延刚强调,北京电源行业协会在党支部引领下,始终聚焦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完善行业生态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三大核心任务,致力于服务产业、赋能转型。他呼吁行业同仁以论坛为契机,深化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中国动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行业力量。

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副秘书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王立社先生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
他深入分析了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攻坚突破关键阶段的现状,强调新能源电力能源技术装备是转型的核心支撑。王立社副秘书长详细介绍了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委员会在搭建跨国能源科技合作平台、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项目合作、技术装备输出、标准体系对接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向未来,他提出三点合作倡议: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协同,攻克“卡脖子”技术;二是拓展产业合作广度,构建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三是加大能力建设投入,助力发展中国家能源自主保障与绿色转型。他还特别提及国家正在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强调能源行业创新与科技改革、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并欢迎各方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深化合作。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电网特高压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书豪先生结合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发表了致辞。
他回顾了中国特高压电网从跟跑到领跑的辉煌历程,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巨大成就及其对清洁能源跨区输送的关键作用。张书豪副会长深刻指出,能源转型越深入,越需筑牢安全防线。他针对行业存在的低价中标、恶性竞争等内卷现象表达了深切忧虑,并发出“禁止恶性竞争、禁止低价竞标”的强烈呼吁,希望行业协会发挥协同作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面向“十五五”,他提出持续深化技术创新(特高压柔性直流、智能电网、源网荷储等)、拓展产业协同合作、坚守安全发展底线三点倡议,强调需共同构建“电力安全命运共同体”。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会长尹鲁章先生在致辞中阐述了智能制造与电力能源相互驱动、协同共进的发展态势。他列举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机、光伏风电、新型储能等领域取得的全球领先成就,同时清醒地指出了行业在高端传感器、AI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性、产业链协同、标准统一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对此,尹鲁章会长提出四点发展建议:坚持技术创新核心定位、强化产业协同联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拓展全球合作视野。他表示,分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大咖云集,洞见产业发展新趋势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带来了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报告,将论坛推向高潮。

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先生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为能源革命下半场拉开序幕—AI重塑电力工业》的精彩演讲。徐参事开宗明义,指出需以全球视野审视能源转型,并犀利对比了国际能源机构最新报告与国内部分认知的差异。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以绿色低碳为标志的“巴黎协定”开启了能源革命的上半场,而人工智能正为能源革命的下半场拉开宏伟序幕。
徐参事认为,AI不仅赋能能源革命,更将推动乃至解决能源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助力打造未来全新能源体系。他展望了核聚变能、氢能(特别是新近勘探的“白氢”)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并创造性提出能源工作需把握“五个量”:扩大含氢量、降低含碳量、增加含绿量、提高含金量,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还前瞻性地描绘了以“灯、话、机、网、智”为节点的未来电力宏观生态系统,强调AI将成为关键终端节点。徐参事最后推荐了系列关键读物,并勉励能源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拥抱变革,避免成为“新科盲”。

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处副处长张金辉先生详细介绍了《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规划与建设》。
他系统梳理了未来科学城从2009年10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起步,到2017年纳入北京“三城一区”战略布局,再到2019年扩区至170.6平方公里的发展历程,明确了其“搞活”科研、推动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定位。张金辉副处长重点展示了未来科学城“东西两翼”的空间布局与产业聚焦:西区依托沙河高教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聚焦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东区则打造“能源谷”,聚集了大量能源央企,发展先进能源产业。他列举了脑机接口、基因治疗、AI制药筛选、特高压、储能、氢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规模,并介绍了完善的交通、配套与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向全球企业和人才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理事长其鲁先生带来了《人工智能与能源革命-电力能源使命与机遇》的主题报告。
其鲁教授结合自身在昌平从事锂电池研发、助力2008年北京奥运电动公交的实践经历,生动阐述了能源转型带来的环境改善。他从材料学家的角度,强调了储能技术特别是下一代安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至关重要性,并分享了其团队在固态电池等前沿方向的探索。其鲁教授也深刻指出了当前火力发电伴随的粉煤灰、煤矸石、高盐废水等严峻环境挑战,呼吁在关注用电端清洁化的同时,高度重视源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实现真正的绿色电力。他同样看好AI在加速能源材料研发、优化能源系统方面的潜力。

北京联合智业研究总院总院长、北京企业投资协会会长陈勇先生分享了《企业节能降碳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探索》。
他介绍了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提出的背景(工信部推动),及所在机构将其深化为“低碳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思考。该模式旨在为企业提供覆盖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资产托管、升值等全流程的系统化、项目化服务,帮助企业将节能降碳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实现降本增效、资产沉淀和可持续发展。陈勇院长透露了正在与部分省市合作推进该模式的计划,并表达了与设备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等广泛合作的意愿,共同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肯尼亚中国总商会副会长靳秀海先生做了《肯尼亚KMC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与市场合作》的专题报告,为与会者展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广阔的非洲市场机遇。
他详细介绍了肯尼亚Konza科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税收政策、基础设施现状以及重点招商领域(新能源电力、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物流、基础设施等)。靳秀海副会长分析了肯尼亚及东非共同体人口结构年轻、经济增长较快、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等特点,指出在新能源技术装备、相关零部件等领域存在巨大需求和合作潜力。他还分享了肯尼亚中国总商会在促进中肯投资贸易、提供本地化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宝贵参考。
三、凝聚共识,开启行业协作新篇章
在论坛上同期举办了中国电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电源行业协会年度工作会议。

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罗会明作了年度工作报告,总结了协会在党建引领、公益服务、产业协同、标准建设、行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2026年围绕技术攻关、平台搭建、标准推广、政策对接等方面的工作计划。

年会主持人北京电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维表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行业协会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在理事长、监事长、秘书长、全体理事会员单位大力支持下,在秘书处各位同志努力下,电源行业协会不断创新,融合发展,全面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在行业党支部引领下,为国家“十五五”发展计划做出贡献。

接下来,会议举行了共建人民调解工作站的签约与授牌仪式,北京电源行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张凤婷与融众创联、银锐通企业共同签署共建工作站协议。

北京电源行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孙京伟、调解专家顾问其鲁教授,为共建单位授予了工作站牌匾。此项活动标志着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迈入新阶段,调委会将立足行业技术密集、知识产权纠纷频发的特点,打造专业引领、多元联动、就地化解”的调解站点,逐步健全行业调解组织网络,构建“调解+预防+服务”三位一体模式。

随后,中国赛能实验室正式揭牌,科技部王立社主任,北京大学其鲁教授,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张书豪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互联网中心张扩金副主任,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尹鲁章会长上台为中国赛能实验室揭牌。
据了解,中国赛能实验室将聚焦电源技术前沿领域,开展检测认证、标准研制和成果转化服务,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举措标志着行业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化解纠纷、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旨在构建更加健康、有序、高效的行业发展环境。
四、同心致远,共创绿色低碳新未来

本次专题论坛议程紧凑、内容充实、讨论热烈,成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广覆盖的交流平台。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全球能源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在新能源与电力能源技术装备领域已具备良好基础并展现出巨大潜力。面对“十五五”新征程,必须紧紧抓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必须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必须坚守安全底线,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必须拓展国际视野,在“一带一路”等框架下深化合作,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论坛在“同心致远,共创未来”的美好祝愿中落下帷幕。这场思想的盛宴不仅深化了行业对当前形势与未来路径的认识,更凝聚了携手推动能源转型、共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广泛共识与坚定信心。正如会议所展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绿色动能必将驱动未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部分中共党员、积极分子、民主党派在会后合影留念

活动掠影花絮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