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

“村超”赋能乡村文化 相关产品持续热销

2024-12-13 17:10: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仲冬时节,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寒意渐浓,十多名苗族绣娘坐在非遗手工作坊的梯子上,制作与“村超”元素相关的耳环、包包、围巾、衣服、玩偶等产品。

自从2023年5月贵州“村超”开赛并“火爆出圈”后,与“村超”有关的当地乡村文化产品迎来热销,榕江各个村寨里以往赋闲在家的妇女,因此有了在家门口发挥特长、就业创收的机会。

55岁的榕江县东环特和社区居民石本然擅长做刺绣。“刺绣是我们从小就学的技能,想不到如今还能挣钱。”石本然说,“以前,做衣服、围巾这些东西只能自己用,‘村超’让我们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找到了销路。”石本然所在的特和社区“母亲回家”手工作坊总经理助理于海峰介绍,村超“出圈”以来,公司各类文创产品销量增长了20%以上。

除了各类与“村超”相关的手工艺品外,“村超”也带火了乡村美食。赛场周边,当地传统美食“牛瘪”火锅被球迷热捧,其中不乏从千里之外驱车来榕江县的“吃货”;有的小吃摊一天能卖2000碗卷粉,县城多家卷粉店在比赛期间顾客络绎不绝。

在球场旁的“球迷之家”餐馆里,四壁挂满了榕江县平地村足球队的巨幅合影,展示柜里则摆放着签名球衣、足球以及各种奖牌奖杯。“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盈利13万元左右。”“球迷之家”餐馆负责人杨波说,他们把当地牛瘪、羊瘪、腌鱼、酸汤等传统美食作为餐馆的主打产品,开业以来生意火爆,请了七八个店员,还是忙不过来。

节日民俗是乡村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榕江是多民族聚居地,其中侗族、苗族、水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占比超80%。这里的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族多耶舞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多样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这种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为“村超”的“出圈”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而“村超”的“出圈”也不断让这些民俗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榕江县委书记徐勃介绍,“村超”立足于本地丰富的自然珍宝和多彩的文化瑰宝,把足球赛事与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特色美食、淳朴民风等结合起来进行融合式创新,发动全民参与共创共建共享,让快乐足球和快乐文化融合,推动经济全面发展,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记者 蒋成)

[编辑:肖文静]
免责声明:应急安全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安全重于泰山
文明交通
消防安全
关于我们
中国应急安全网是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通过整合即时权威资讯,以全媒体报道模式,全面介绍中国应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应急安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合作:18910092677  15811513338
电话:010-85795675
微信:18910092677
QQ:962409631
邮箱:china_yjaq@163.co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手机站点

官方微博

网站简介| 组织架构| 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招聘英才|网站声明|人员查询|志愿者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主管单位: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应急安全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易应急科技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100926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430号

京ICP备190223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688号

版权所有:北京匡正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