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要】:
在记者采访中常有因聊得不顺而中断的事例。这说明聊天不是件小事,其中确有些学问、技巧可探讨。
文章结合实例,介绍了聊天成功的3个要素;待人以诚,善于倾听,不抬死杠。
文章就记者如何练就聊天的本事指出,记者练就聊天的本事,首先要有一个“求知若渴”的心态。第二需要养成良好的性格。第三平时要不断积累谈资。
一看题目可能有人会说,聊天谁还不会?当记者的还需要学会聊天吗?
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今天我们说说这事儿。
一、聊天是个技术活儿
聊天,人与人相互间说话、交谈之谓。有些人交谈得好,有些人则谈得不好。在记者采访中也常有因聊得不顺而中断的事例。这些都说明,聊天不是件小事情,其中确有些学问、技巧可探讨。
1.待人以诚。
聊天成功的一个前提是待人以诚。以诚相待,相互间都不设防,说起话来无所顾忌,因而也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如果本无诚意,心存芥蒂,说话对不上茬口,那就会聊不上几句就散了。
同样,记者采访也是这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采访本身也是一种聊天。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相互交谈,记者以谦恭态度与之接触、交谈,对方也会以相应的“诚心”相待。这样相互间就有了“共同语言”,交谈甚欢,反之,如果端着架子,拒人于千里之外,那就很难采访取得成功。
2.善于倾听。
交谈中善于倾听十分重要。人家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听听,如果没人听,或听得不耐烦,就会影响说话者的情绪。有鉴于此,参与聊天者首先要学会善于倾听。
在采访中善于倾听十分重要。记者听得认真、仔细,受访者就会受到鼓舞,越说越细,有时会让记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反之记者面呈倦意,听得不耐烦,那就会使说者不再愿意说下去了。
善于倾听体现的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人民日报著名记者段存章曾说,记者与受访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记者不能有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架势搞“我问你说”。
段存章这么说也是这么做,每次采访他都与受访者融为一体,亲切交谈。当对方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时,他依然耐心倾听,从不武断地打断对方。
正是这样的采访使段存章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使他写的报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格。
3.不抬死杠。
聊天中有来往、有切磋,甚至争论,这都是正常现象。要注意把握好度,不可抬杠、抬死杠。有时有人爱叫“死理”,争得面红耳赤,何苦来的呢?
采访时更要这样,有一年轻记者采访某位经济学家,因看法不同当场争了起来,结果不欢而散。
其实采访中有不同看法、观点不尽相同是常有的事儿,但当场争论起来则不应该。记者可以倾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尽量取其共同点进行讨论为好。
二、会聊天是记者的本事
记者不仅要会写,还要会聊天,因为记者是与人打交道的行当。记者要向人们询问了解真实情况,要与当事人切磋看法,这些都需要与人交谈。
记者这种交谈不是法官式的“我问你答”,而是要与对方亲切交谈,像聊天一样。聊天的方式,亲切,自然,问自己想问,说自己所知,无拘束之感,有朋友间的亲热。这样的聊天,才能聊得深入、聊得有趣、聊得有成果。
记者练就聊天的本事,首先要有一个“求知若渴”的心态。
记者聊天不是一般的“瞎聊”,而是为获得采访材料而去,因此要有一个“求知若渴”的心态。
有了这个心态,记者就会通过聊天的形式,与对方畅谈起来。
有了这个心态,记者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对方开口,把事情的真实情况讲述出来。
在这里,聊谈成功与否,记者的心态尤为重要。
记者练就聊天的本事,需要养成良好的性格。
性格与聊天有关系吗?当然有。不仅有,而且关系还很大。一位资深的报人说,性格木讷、不敢当人面说话的人,不适宜做记者。
他举例说,有个年轻记者采访时见了受访单位的人不知说什么好,只好把首先写好的采访提纲给对方,对方按照问题一一回答就结束了采访。至于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询问,记者也都忽略了。这也许是个别现象,但像这样记者怎么能承担起采访的任务呢!
对一般人来说,性格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但对于记者来说,在性格方面必须要进行一番修炼。要把自己形成开朗、开放,待人以诚的性格;善于和人打交道,善于与人交谈。如此才能很快与受访者打成一片,很快进入深谈的状态,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记者练就聊天的本事,需要平时不断积累谈资。
谈资者,聊天时的话题、知识也。
记者采访总要谈论到一些话题,如天气、地理、习俗等。这些话题虽然不是采访的主题,但却是采访时不可缺少的话题。
这就如同人们见面之后的寒暄一样,总要说点什么一样。如果什么也不说、直奔主题,也不是不可以,但难免有点尴尬之感。聊点“题外话”,有助于活跃气氛,增加知识。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平时有点积累。多读点书,多掌握点“杂知识”聊天时的谈资就有了。诚如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田流所说,平时多留意、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就会多起来。
小结语:
记者学会聊天,新闻学院的教科书上不会讲,但它确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正视这个问题,在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记者的本事大了,就会把采访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写出更多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