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有四种类型,你掌握了吗?
文/ 刘国昌
写人物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少年来,新闻界记者们写出了不少先进人物,写出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写出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写好人物报道仍是新闻界的一个“重项”。如何将之写得更好呢?下面我们就此探讨一番。
一、人物报道究竟有多少种类型?
人物报道,千姿百态,各有特色。但归纳起来基本是四种类型。下面把着四种类型做一简略介绍--
1.人物事迹型
人物事迹型的形式经常在媒体上出现,对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培育情操起到了的极大作用。写好这类报道关键在于人物的事迹要过硬,要有一定的典型性。
写事迹需要材料,但不能罗列材料。要善于在大量材料中精选出有意思有意义的细节和故事,然后以生动的笔触写出人物的风采。
写人物事迹,实事求是很重要,不缩小不拔高。特别要注意防止“高大上”的毛病。要善于把人物写得真实可信,把事迹写得生动感人。
在这方面,著名记者穆青等老一辈新闻人写的人物事迹报道,为大家树立榜样。
2.群体风采型
人物事迹型的报道,侧重于写个人。而群体风采型则是写群体。这个群体可以是一个小集体,而也可以是一个大集体。
写群体风采,要围绕一个主题来写。或是科技攻关,或是野外作业,或是抢险救灾等。在一定主题下的具体行动中充分展现群体的风采。
写好这类报道,贵在“点面结合”:既有个人的故事,也有整体的风貌,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反映出群体的风采。
如《塔克拉玛干里的守桥人》一文(见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0日第4版),就是一篇写群体风采的报道。大家可以参阅学习。
3.人物近况型
人是社会的人,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工作生活,还需要了解他人的工作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物近况型的报道便应运而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一些媒体都办有《名人近况》《众生相》等专栏。这两个专栏以介绍相关人物近来的工作生活为主旨,让人们体味人生百味。
《名人近况》是写名人的专栏,如文化人物季羡林、王蒙等都介绍过。《众生相》则是写老百姓的专栏,写他们的生活日常,写他们的喜怒哀乐。
写好这类人物报道,需要注意捕捉细节,用最典型的细节故事来说话。切忌大而统之,用过多的“概括语”叙述。
4.问题专访型
问题专访型,指的是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专门访问有关官员或专家学者。
比如就某一新政策出台,请有关部门官员谈谈出台背景和措施。就某些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问题,访谈相关的专家学者等。
搞好这类报道,一是要找准受访人物。二是所谈的问题为当前工作急需,所回答的内容准确到位。
为此,采访前需认真做好案头工作:梳理问题,确定选题,找准人物,拟写采访提纲等。
初稿写出后,最好给受访人过目。对一些重要提法、史实等务求准确无误。
二、写好人物报道的“关键”何在?
无论写哪一种类型的人物报道,把握两个“关键”很重要。
1.采访
以上四种类型各有各的特点和要求,写哪一种类型按照所写类型的要求去做即可。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把人物采访好,这是第一位的。
与人打交道不简单,特别是记者采访人物,这是一门学问。为何有的记者采访后收获满满,而有的记者却无获而返?关键就在于是否能与采访对象和睦相处。
心怀敬意,态度谦和,提问得当,采访对象就愿意说心里话,甚至还积极主动提供相关材料。反之态度一般,我问你答,让受访者不舒服,那怎么能采访成功呢!因此说,写好人物报道,首先要采访好人物。
2.细节
写人物报道不是写人物传记,不能全方位写一个人。这种报道的性质是围绕一定主题来写一个人、一个群体,因而用事实说话,用细节表现十分重要。
写细节首先要捕捉细节,记者在采访时要仔细观察。受访者的外貌特征、举手投足、说话语气、兴趣爱好、工作家庭的环境等等,这其中都有细节可抓,要密切关注,力求捕捉得更多。
采访深入,细节生动,写好人物报道就把握多多。大家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