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要】:
要想把新闻标题做得精彩,学会“夺势”是十分关键的一招。本文通过实例说明,只要抓住新鲜清新、奇特独到、先声夺人、反差强烈这几个环节,加上锤炼文字,就能做出一个超凡脱俗、引人注目的标题。您不妨一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如潮水般涌来,如何让一则新闻在众多的资讯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目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新闻标题能否“夺势”。
孙子兵法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他说的是在打仗时善于指挥的人能造成一种势,以达到势在必行的境地。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所谓“夺势”,意味着标题要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冲击力,能够势如破竹、势不可挡,迅速抓住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那么,做新闻标题怎样才能“夺势”呢?
标题要新鲜清新
有人把新闻比喻成活蹦乱跳的鲜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指的是那股新鲜劲。新闻内容要新,新闻标题也是这样。标题要在浓缩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新鲜感,突出新人新事新气象。
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一个及时反映最新动态、最新成果、最新发现的标题,能让读者感到自己即将获取到前沿的信息。
例如,《人民日报》上刊登过的《第一艘万吨巨轮下水》《五星红旗首次插上南极洲》《军队武警部队今起不再经商》等消息的标题,直接点明了“第一”“首次”“今起”,是最新发生的重要事实,让读者迫不及待想要了解详情。
标题要奇特独到
“文似看山不喜平”,标题也是这样。新闻标题要努力做到有独特之处。千篇一律的标题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而一个独特、新颖的标题则能让人眼前一亮。
例如《月球背面的神秘声音:是外星生命的呼唤?》这样充满悬念和奇特想象的标题,无疑会勾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又如,《法治日报》刊登过一则新闻,标题是《犯人赶考》,说的是中国的监狱怎样为犯人创造条件,热心组织他们参加高考。《大连日报》刊登过的新闻《唐家村有座“外院”,百余农民学“洋文”》,说的是一个村搞了外向型经济后,常与外商打交道,便办了个外语学校。这两个标题中,犯人考高校、农民学外语,说的是新事、特事,让人眼前一亮,接着想看全文。
标题要先声夺人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说,写新闻“一出场就要先声夺人,气势逼人,占住优势。让读者感到势在必读,不读不行。”
先人夺人的意思是以声势压倒对方,常比喻为做事争先一步。做标题也是这样,一个好的标题要能够在瞬间吸引读者,让他们的注意力被牢牢抓住。
例如《人民日报》刊登过的消息《“五个担心”让领导出一身“汗”》,写是上海的市委干部听取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个标题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脱颖而出,产生了“抓眼球”的效果。
又如,《震惊!全球最大的动物迁徙竟发生在这个地方》《聪明孩子会做七件事,看看你家中了几个》《早起一小时和熬夜一小时,差距究竟有多大》等标题,用“震惊”“聪明的孩子”“早起一小时”作为开头,形成气势,制造了强烈的情绪冲击,使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被吸引住。
标题要反差强烈
强烈的反差感同样能为标题增添魅力。通过对比鲜明的元素或情况,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新闻内容的冲击力。
例如《“慢功夫”促成“快发展”》《冰雪经济由北向南扩散“冷资源”何以成就“热产业”》《他做了25年配音,跑了7年龙套,首演男主便登顶华语影坛》,在这些标题中,“慢”与“快”、“冷”与“热”、“跑龙套”与“登顶影坛”都具有强烈的反差,读者自然会好奇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急切地想要了解真相。
此外,要做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离不开用词巧妙,言简意赅。一个简洁而精准的标题能够有效地传达核心信息,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用最精炼的语言和修辞表达出最关键的内容,是记者的一门必修课。
综合运用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就能在做新闻标题时“夺势”“造势”,形成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和扩张力,在众多的新闻中崭露头角,吸引读者深入阅读,从而实现新闻的传播价值。
在竞争激烈的新闻领域,只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标题的质量,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让新闻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和内心。